查尔斯·李波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查尔斯·李波
外文名:Charles M.Lieber
国籍:美国
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出生日期:1959年4月9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斯坦福大学
主要成就:200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1年,查尔斯·李波毕业于富兰克林马歇尔学院,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并获得MagnaCumLaude化学荣誉。
1985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并成为NIH博士后研究会成员。
1987年,结束博士后研究之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87年-1990年),副教授(1990年-1991年)。
1991年,被聘为哈佛大学正教授(至1999年)。
1999年,成为哈佛大学最高终身马克·海曼(MarkHyman)教授(至2017年)。
200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被聘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顾问。
2005年,被聘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顾问。
2009年,“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成立,查尔斯·李波担任实验室主任。同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2011
主要成就
查尔斯·李波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查尔斯·李波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应用。他在国际上最早开始纳米线的研究,开创性的建立了多种合成及控制一维纳米结构的方法。在功能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及光电器件、纳米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都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其研究成果引领和推动了纳米化学和物理化学领域的发展。
查尔斯·李波的跨学科研究集中在关于生命科学、纳电子系统、可再生能源中纳米材料的合成、基本物理性能和应用。他开创了多种纳米材料的合成和物理性质表征,发展了纳米线的分级组装方法,并将这些材料在纳米电子学、纳米计算、生物化学传感器、神经生物学和纳光子学等领域作了示范性的应用。他还开发并应用了一种新的化学敏感的显微镜,用于在纳米和分子尺度探测有机和生物材料。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查尔斯·李波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370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包括33篇Science、20篇Nature和24篇Nature子刊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5年 | Joseph W. Richards电化学会成员 |
1996年 | 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
1997年 | 美国先进科学协会会员 |
2000年 | 国际联合纯粹应用化学会研究员 |
2002年 | 复旦大学名誉教授 |
2004年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顾问 |
2005年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顾问 |
美国化学会会员 | |
材料研究学会会员 | |
《NanoLetters》共同主编 | |
参考资料来源: |
人物评价
查尔斯·李波对中国和中国科学界一直怀有美好的感情,为培养中国高级科学人才和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查尔斯·李波是国际公认的纳米科技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渤海早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