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简介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简介

淘名人 2024-01-29 11:27 热度: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KatharinaKohse-Höinghaus),1951年12月18日出生于德国哈根,燃烧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高级教授。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于1970年—1975年就读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1978年获得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博士学位;1979年—1994年任职于斯图加特德国宇航中心(DLR);1992年任教于斯图加特大学;1994年起任比勒菲尔德大学教授;2008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主要从事燃烧诊断学和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

外文名:Katharina Kohse-Höinghaus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哈根

出生日期:1951年12月18日

毕业院校:波鸿鲁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8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7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51年12月18日,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KatharinaKohse-Höinghaus)出生于德国哈根。

1970年—1975年,就读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

1978年,获得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博士学位。

1979年—1994年,任职于斯图加特德国宇航中心(DLR)。

1992年,任教于斯图加特大学。

1994年起,任比勒菲尔德大学教授。

2008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7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系统开展了激光诱导荧光、光腔衰荡光谱、发射光谱等多种激光燃烧诊断方法研究。推动了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光电子—光离子符合谱等诊断方法燃烧应用的研究,解决了其中的活泼中间产物诊断难题;率先开展了多类生物燃料的燃烧化学结构测量,揭示了一系列醇类、醚类和呋喃类生物燃料的燃烧反应特性;探索了重点生物燃料的分解氧化机理,阐释了这些生物燃料燃烧中污染物的生成机制;发明了阵列化微型扩散火焰炉,解决了一维均匀低温燃烧难题。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先进工业燃烧技术发展和动力装置设计、有效降低燃烧排放、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意义。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发起成立了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已在《科学(Science)》《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

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

2004年—2010年

《燃烧与火焰》主编

2007年

德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理事

2009年

德国洪堡基金会遴选委员会副主席

2012年

德国科学和人文委员会委员

2012年12月

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

2012年—2016年

国际燃烧学会主席


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特聘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燃烧能源研究中心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是国际燃烧诊断领域权威专家,国际生物燃料燃烧研究的领军人物,新型低温燃烧实验技术开拓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评)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德科技合作,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日报》评)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在可再生燃料燃烧化学、燃烧污染物控制、新型燃烧技术等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为提高中国燃烧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