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诺·伊·胡德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莱诺·伊·胡德
外文名:Leroy E.Hood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蒙大纳州米苏拉
出生日期:1938年10月
毕业院校:加州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38年10月,莱诺·伊·胡德(LeroyE.Hood)出生于美国蒙大纳州米苏拉。
1960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
1964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医学博士学位。
1968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
197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系教授。
1980年,任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系主任。
1981年,任加州理工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2年,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系教授、系主任。
1999年,任美国系统生物研究所所长。
200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莱诺·伊·胡德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莱诺·伊·胡德对抗体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关于抗体多样性的“两个基因,一条多肽链”的假说,阐明抗体可变区基因多样化的机制;20世纪80年代,他开发了蛋白质测序仪、DNA合成仪、多肽合成仪、自动化DNA测序仪,为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技术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致力于开展多学科交叉及系统生物学研究;运用整合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蛋白质组学技术来研究生命系统网络,发表了半乳糖代谢网络,并利用小鼠神经退行性病变(Prion)模型进行动态网络变化的原创性系统医学研究。他还率先提出预见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即4P医学的全新模式,强调健康与疾病并重,主动预测预防及早期干预,积极将4P医学模式引入中国国内外医疗体系。
200
人物评价
“莱诺·伊·胡德是系统生物学的奠基人。”(上海大学评)
“莱诺·伊·胡德为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生物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莱诺·伊·胡德对世界生命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世界十大基因奇才之一。”(《广州日报》评)
“莱诺·伊·胡德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创新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系统生物学之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评)
“莱诺·伊·胡德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先驱、积极倡导者,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评)
“莱诺·伊·胡德有着优秀的洞察力和热情的领导力,他为人类的医学和世界生命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フッド博士は、優れた洞察力と情熱溢れるリーダーシップをもち、人類の医療や科学的学問分野の創出に多大な貢献をしてきたことが評価されました)。”(稻盛基金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