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夏埃尔·格雷策尔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米夏埃尔·格雷策尔
外文名:Michael Grätzel
国籍:瑞士
出生地:德国多夫歇姆尼茨
出生日期:1944年
毕业院校:柏林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西班牙皇家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44年,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Grätzel)出生于德国多夫歇姆尼茨。
1968年,毕业于柏林自由大学,获得化学硕士学位。
1969年—1972年,任柏林HahnMeitner研究所研究员。
1971年,获得柏林工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1972年—1974年,在美国圣母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75年—1976年,任柏林自由大学讲师。
1977年起,任教于瑞士洛桑理工学院。
1977年—1981年,任洛桑理工学院副教授。
1981年起,任洛桑理工学院教授、界面与光子学实验室主任。
201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院士和西班牙皇家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开创了介观系统中能量和电荷转移反应研究及其在能量转换系统中的应用;发明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被称为“Grätzel电池”);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工作,促成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迅速发展,超过25%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越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引领了介观系统在太阳燃料领域的应用。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米夏埃尔·格雷策尔已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650余篇,总引用达41万多次,单篇最高引用超过3万次,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h指数280。
发明专利
据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米夏埃尔·格雷策尔已获得授权专利50多项。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科学部编号 |
---|---|---|---|
2017年1月—2020年12月 | 钙钛矿叠层电池驱动太阳能固定二氧化碳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74年—1976年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 |
1998年 |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
2005年—2009年 |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 |
2009年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
2010年 | 华中科技大学名誉教授 |
2010年 |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
2011年—2018年 | 新加坡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
2013年4月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名誉教授 |
2017年6月 | 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
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 |
南开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 |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
人物评价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父’。”(中国科学院评)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是享誉世界的光电化学家,他为推动中国科学界和国际合作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南开大学评)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是世界一流的纳米技术领域专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功能材料与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中国新闻网评)
人物影响
电池命名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发明了染料敏化太阳能,这种电池在业界被称为“格雷策尔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