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艾思本简介

艾思本简介

淘名人 2024-01-29 22:05 热度:

艾思本

艾思本(RichardLawrenceEdwards),1953年3月生于美国波士顿,地球化学家。他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过去气候变化研究。2013年至2015年是地球科学领域第二高引作者,也是地球化学领域的最高被引作者。197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198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200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艾思本不遗余力推动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他不仅为中国研究者提供关键的铀-钍测年技术和实验条件,而且为大多数论文提供重要科学思想,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石笋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国际地位。(概述图来源)

基本资料

中文名:艾思本

外文名:Richard Lawrence Edwards

别名:Larry

国籍:美国

出生地: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出生日期:1953年3月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加州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建立和发展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钍测试技术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53年3月,艾思本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他从小有着中文名,在密歇根州的安娜堡和三姐妹一起长大。

1976年,他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地球与行星科学”和“艺术与建筑”学士学位。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作为一个博物学家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

1986年,艾思本从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地质科学硕士学位。1988年,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地球化学博士学位。完成研究生学业后,他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担任了助理教授。

1992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期间,艾思本招收了一名中国学生,随后他和中国科研工作者一起合作,开始接触中国科研并逐渐融入其中。

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中国科学家汪永进拿着研究数据,到艾思本所在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求助。艾思本与中国科研团队共同确定了高分辨率洞穴石笋的新纪录,成功延长了现代气象观测记录。随后的近20年中,他为中国25个大学和研究所约100个研究者提供关键的铀-钍测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艾思本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艾思本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他建立和发展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钍测试技术,为等离子质谱(ICP-MS)测年技术发展做出突破性贡献;他开辟了铀-钍和铀-镤相结合的途径,成为铀-镤测年的开拓者;极大地促进了放射性碳-14测年校正曲线的建立和完善,拓展的C校正曲线已成为当代14C测年的基础;Edwards和他的合作者对珊瑚化石应用铀-钍测年方法,建立了末次冰期旋回高分辨海平面变化曲线,为准确认识全球冰期-间冰期旋回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做出决定性贡献;Edwards等最早提出、证明和展示珊瑚Sr-Ca温度计的应用,使Sr-Ca温度计成为海洋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艾思本应用他建立的质谱铀-钍测年技术,为洞穴沉积发展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第四大支柱做出了杰出贡献。高分辨率的洞穴石笋记录成功地延长了现代气象观测记录,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开放的国际顶尖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奖记录

科研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2011美国国家科学院the Arthur L. Day Prize and Lectureship获奖
2009John Simon Guggenheim Fellowship/古根海姆奖获奖
2008(作为第一位获奖者)(作为第一位获奖者)欧洲地球化学学会科技创新奖(the N.J. Shackleton Medal)获奖
1999地球化学学会the C.C. Patterson Medal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突出研究获奖

社会任职

1988年,他担任了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的助理教授。2015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校董教授。

个人生活

艾思本的母亲是出生于厦门的中国人,后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并在那里遇见了他父亲,随后定居美国。他们给4个孩子分别取名“思华”“思美”“思本”“思德”。

1980年,在中美正式建交的第二年,艾思本第一次来到中国。艾思本对中国有着天然的接近感,为延续这一情感,他也给自己的一双女儿取名为“爱华”“爱美”。

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艾思本为人谦和,他热爱中国,不遗余力推动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在国际上特别推荐中国科学家,强调指出中国记录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石笋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国际地位,为中国上述领域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进入国际前沿和中国地球科学走向世界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