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菲立普·希阿雷简介

菲立普·希阿雷简介

淘名人 2024-01-30 09:05 热度:

菲立普·希阿雷

菲立普·希阿雷(PhilippeG.Ciarlet),法国国籍,1938年10月生于法国巴黎,应用数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罗马尼亚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印度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香港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菲立普·希阿雷于1966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7年—1985年任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讲师;1971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国家博士学位;1974年—2002年任巴黎第六大学教授;1978年—1987年任国立路桥学校教授;199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法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受聘于香港城市大学;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院士。菲立普·希阿雷主要从事应用数学与计算力学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菲立普·希阿雷

外文名:Philippe G. Ciarlet

国籍:法国

出生地:巴黎

出生日期:1938年10月

毕业院校:法国巴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当选为法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8年10月,菲立普·希阿雷出生于法国巴黎。

1966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66年—1973年,任国立路桥学校中央实验室数学部主管。

1967年—1985年,任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讲师。

1971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国家博士学位。

1974年—2002年,任巴黎第六大学教授。

1978年—1987年,任国立路桥学校教授。

199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当选为法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受聘于香港城市大学。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1年,成为香港城市大学校聘杰出教授。

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菲立普·希阿雷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菲立普·希阿雷一直致力于运用并发展深刻的数学工具来求解力学与现代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主要成就有:

    为有效地求解流体力学及固体力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他对建立有限元素法的理论基础做出了基本的贡献;于1978年出版的专著现已成为该领域经典专著。

    对在现代工业中经常出现的弹性薄体(板、壳及其组合体),应用了渐近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完整的基本理论。这部分工作在科学文献中常被称为“希阿雷的板理论”或“希阿雷的壳理论”。

    他发展了新的模型和方法,对弹性壳理论及数值计算,并对经典微分几何做了基础性的拓展工作,使在曲面上的柯恩不等式(Korn inequality)得以建立。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香港科学院官网显示,菲立普·希阿雷发表了超过200篇研究论文,编写著作17部,包括《椭圆问题有限元方法》《数值线性代数与优化慨论》《数学弹性》《线性和非线性泛函分析与应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4年

复旦大学名誉教授

1999年—2001年

复旦大学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

2001年—2003年

复旦大学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2002年

巴黎第六大学名誉教授

2006年

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

-

《数学年刊》(《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编委

-

《计算数学(英文版)》(《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编委

-

《法国科学院会议报告-数学辑》(《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Série Mathématique》)主编

人物评价

菲立普·希阿雷对中国应用数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持续、积极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菲立普·希阿雷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尤其是对有限元法数学分析、弹性、塔板及板壳的数学理论和应用微分几何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香港科学院评)

菲立普·希阿雷教授是优秀的教师兼卓越的研究者,为数学科学作出极大贡献。(时任法国科学院院长JeanSalençon教授评)

菲立普·希阿雷教授是法国连结世界其他地区的桥梁。(时任法国驻香港总领事MarcFonbaustier先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