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哲南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鲍哲南
外文名:Bao Zhenan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70年11月
毕业院校:芝加哥大学
职业:化学家
主要成就:2016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中国江苏南京
人物经历
1970年11月,鲍哲南出生于江苏南京。
1981年,鲍哲南就读于南京市第十中学(1988年更名为南京市金陵中学)。
1987年,鲍哲南从南京市第十中学毕业,考取南京大学化学系,在学完三年本科基础课之后移民美国,进入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化学系学习。
199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在鲍哲南还没有获得本科学位的情况下破格录取其为该校化学系的公费研究生,她选择了华裔高分子化学家于鲁平作为指导教师。
1995年,鲍哲南在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她直接进入了贝尔实验室任职。
2001年,鲍哲南获得贝尔实验室杰出研究人员称号。
2002年,鲍哲南被美国化学会女性化学家委员会评选为十二名杰出青年科学家之一。
2004年,鲍哲南进入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任教。
2009年,鲍哲南获得皇家化学学会Beilby奖章和奖项。
2010年,鲍哲南作为创办人之一的C3Nano公司在美国硅谷成立。
2011年,鲍哲南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主要成就
鲍哲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鲍哲南研究的范围包括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有机半导体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纸、人工电子皮肤。
学术论著
截止到2011年,鲍哲南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院年报》、《美国化学会志》、《先进材料》、《应用物理通讯》等杂志发表论文300多篇,申请专利60余项(其中获准30多项);她在有机薄膜晶体管领域发表的文章在1997-2007年得到2226次引用,在被引用最多的20名作者中排名第4。
2001年12月,鲍哲南参与研究的“单分子层晶体管可控制电路”成果列入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2010年9月,国际学术杂志《自然材料》公布了鲍哲南和研究小组的成果-一种能够感知微小压力的人造皮肤。这种模拟人类皮肤的柔软塑料电子传感器件—人工电子皮肤,有望在假肢、机器人、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式显示屏、汽车安全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职务名称 | 来源 |
---|---|---|
2018年- |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 | |
2015年- | 《J. Am. Chem. Soc.》国际顾问委员会 | |
2014年-2016年 | 《Chemical Science》副主编 | |
2013年- | 《Advanced Materials》国际编辑咨询委员 | |
2013年- | 《Advanced Materials》国际编辑顾问委员 | |
2012年- | 《Nanoscale》国际编辑咨询委员 | |
2012年-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国际编辑顾问委员 | |
2012年- | 《Chemical Communications》国际编辑咨询委员 | |
2011年- | 《Nature Asia Materials》国际编辑咨询委员 | |
2011年- | 《ACS Nano》国际编辑咨询委员 | |
2010年- | 《LG Display》际顾问委员会 | |
2010年- | 戈登研究会议之有机材料中的电子过程会议主席 | |
2009年-2012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化学科学技术委员 |
个人生活
鲍哲南的父亲鲍希茂、母亲陈慧兰均是南京大学的教授。鲍哲南的名字是父母起的,哲学的哲,因为父母希望她有智慧,南是南京的南,是她出生的地方。
人物评价
这个星球是美丽的,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数十亿不同肤色的人,更加美丽的是那些为人类保持美丽皮肤的默默奉献的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鲍哲楠女士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影响世界华人大奖颁奖词)
鲍哲南在制造用于柔性薄型显示器的全塑晶体管的新型高性能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方面有突出贡献。(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