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汀·阿芒托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克里斯汀·阿芒托
外文名:Christian Amatore
国籍:法国
出生地:阿尔及利亚
出生日期:1951年12月
毕业院校:巴黎第七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51年12月,克里斯汀·阿芒托生于阿尔及利亚。
1971年至1974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NS)学习。
1974年至197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化学系学习。
1975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担任随员。
1979年,获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
1984年至1990年,担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化学系研究主任(CNRS:DR2)。
1990年至2000年,担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化学系研究主任(DR1)。
1993年,担任巴黎第六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主任。
1999年至2006年,担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
2000年,担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2001年,担任巴黎第六大学教授。
2002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并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克里斯汀·阿芒托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克里斯汀·阿芒托发明超微电极技术并开拓性应用于微纳米科学研究:开创并发展超微电极技术,使生物电分析化学的检测下限降低到zepto摩尔量级(低达500个分子)、纳米尺度以及纳秒的范围,该技术已成为在化学领域以及生命科学领域前沿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克里斯汀·阿芒托在单活细胞水平上考察人免疫系统反应等重要现象:设计了“人工突触”的实验,用于检测细胞的化学信使和代谢物释放,可精确地在一毫秒内监测少于1000个真实分子,并以此研究及阐明了细胞“氧化应激”的本质、脑部活性神经元与舒张供血之间精细交互耦合的分子本质等生命科学问题。克里斯汀·阿芒托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概念和实验方法,阐明了有机金属均相催化中最重要反应之一的钯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详细机理,特别是实现了人们长期追求的将这类反应统一于一个概念框架内的目标。
学术论著
截至2013年12月,克里斯汀·阿芒托撰写了21本书(或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7年 |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聘研究员 |
2000年 | 匹兹堡大学特聘研究员 |
2001年 | 康奈尔大学讲师 |
2006年 | 牛津大学欣谢尔伍德讲师 |
2006年 | 法国国家总统科技顾问 |
2010年10月27日 | 东南大学客座教授 |
2013年 | 国际电化学会主席 |
《中国科学-化学》外籍顾问编委 |
人物评价
克里斯汀·阿芒托积极推动中法科技和教育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身体力行促进中国科学研究发展以及科研平台建设,为中国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网评)
克里斯汀·阿芒托是分析、神经科学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