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登云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于登云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1年11月
毕业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湖南绥宁
人物经历
1961年11月,于登云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李熙桥镇。
1981年—1985年,就读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
1988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固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任职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
1991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1994年起,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5年,晋升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1996年,获得“国家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称号。
1998年7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副主任。
2000年3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神舟飞船指挥。
2001年起,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东方红卫星公司总经理。
2001年4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东方红四号卫星大平台指挥;12月,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
2008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9月,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
主要成就
于登云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于登云在多引力场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高轨微振动环境优化控制、复杂系统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等三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上取得了成果,主持或参加了嫦娥四号、高分四号、资源一号等多个中国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解决了人类首次月背着陆探测复杂约束下的轨道设计与控制、国际首颗高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质量成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5月,于登云已发表论文68篇,出版专著5部。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14年9月 | 第65届国际宇航大会 | 加拿大 |
学术论著
时间(公开日) | 专利名称 | 专列类别 | 专利公开号 |
---|---|---|---|
2017年6月27日 | 一种空间机器人在轨抓捕过程的柔顺与协调控制方法 | 发明专利 | CN106891335A |
2017年7月14日 | 一种球形贮箱微重力环境下液体晃动的建模方法 | 发明专利 | CN106950853A |
2017年9月22日 | 一种地球静止轨道面阵凝视多光谱多模式成像系统 | 发明专利 | CN107192451A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4年 | 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 |
2019年 | 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
国家863计划航天航空领域专家委委员 |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 | |
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 | |
上海市深空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主任 | |
国际宇航联卫星商业化应用委员会主席 |
人物评价
“于登云是深空探测和高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领域领军者之一,为中国探月、高分等重大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评)
“于登云是著名的航天器力学专家,为中国的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以及高分辨率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东南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