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姚期智
外文名:Andrew Chi-Chih Yao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上海
出生日期:1946年12月24日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0年获得图灵奖,唯一华人学者(截至2020年) 200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职称:教授
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
人物经历
1946年12月24日,姚期智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
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之后赴美留学,进入哈佛大学,师从格拉肖(SheldonLeeGlashow,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
1973年,26岁的姚期智放弃物理学转向计算机技术,并进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担任助理教授。
1976年9月,进入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助理教授。
1981年8月,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担任教授。
1982年10月,担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1986年7月,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WiliamandEdnaMacaleer工程与应用科学教授。
1998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2004年
主要成就
姚期智科研成就
姚期智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理论及其在密码学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在三大方面具有突出贡献:(1)创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次领域: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2)奠定现代密码学基础,在基于复杂性的密码学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贡献;(3)解决线路复杂性、计算几何、数据结构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并建立全新典范。
1993年,姚期智最先提出量子通信复杂性,基本上完成了量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1995年,提出分布式量子计算模式,后来成为分布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讯协议安全性的基础。因为对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的突出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也把2000年度的图灵奖授予他。
人物著作
1 "pergences of Massive Yang-Mills Theories: Higher Groups",(with S. L. Glashow and J. Ill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参考资料 |
---|---|---|
2005年5月 | 微软-香港中文大学利群计算及界面科技联合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 | |
2007年4月 | 第十届“国际公钥密码学会议”大会主席 | |
2017年11月 | 旷视学术委员会首席顾问 | |
2020年8月 |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 |
湖北工程学院名誉教授 | ||
小马智行首席顾问 |
个人生活
姚期智为中国香港籍。姚期智的夫人储枫教授早在2003年从美国去香港城市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
人物评价
姚期智是研究网络通讯复杂性理论的国际前驱,是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也是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以其敏锐的科学思维,不断向新的学术领域发起冲击,在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而独到的贡献。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并在获图灵奖之前,就已经在不同的科研领域屡获殊荣,是计算机理论方面国际上最拔尖的学者。(清华大学评)
过去接近半世纪,姚教授创建了多个计算及通信模型,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不同领域,包括安全、隐私、平行运算、大数据处理,以至量子运算等尖端技术,带来深远影响。(香港中文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