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里斌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相里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1967年3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学位:理学博士
原籍:山西万荣
人物履历
1967年3月,相里斌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原籍山西万荣。
1990年7月,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仪器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6月,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7年7月,在西北大学现代物理所完成博士后工作,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998年2月—2005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所长助理、常务副所长、所长、所长兼党委书记。
2005年3月—2006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工作,先后担任副局长、局长。
2006年9月—200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工作,担任院长、党组成员。
2008年7月—2013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工作,担任院长。
2009年9月—2016年5月,在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工作,担任主任。
2012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光学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
职务任免
2020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任命相里斌为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免去相里斌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
主要成就
相里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相里斌提出高灵敏度静态干涉光谱成像技术和干涉图并行采样与重建方法,建立了通用物理模型和光谱传递函数判据,为方案设计优化和数据质量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成为高分辨率、高稳定性高光谱遥感的新手段,已应用于中国多个航天遥感型号任务。
1995年,相里斌对中国国外出现的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制成功了工程样机,获得了机载飞行试验结果。这种光谱成像仪已经作为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有效载荷。1996年,相里斌独立提出了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LASIS的创新原理,使静态光谱成像仪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他率领团队研制成功了LASIS的样机,在国际上率先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4月,相里斌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他撰写了有关成像光谱技术领域的各类项目论证报告、建议书、技术方案、验收报告、工作总结等共计20余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8年03月—2018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14年01月—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2017年10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航天航空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 | |
中国光电测量标委会主任 | |
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 |
人物评价
相里斌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厚造诣,在科研管理方面也独树一帜。相里斌和他的科研团队瞄准国际光谱成像技术前沿,对各类新型光谱成像技术开展研究,完成了多种原理创新和样机研制,推动了中国光学和遥感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评)
相里斌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为中国科研事业尽职尽责的同时,相里斌也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着贡献。在相里斌的身上有着对科学事业强烈的奉献精神,有着“追求卓越、至于完臻”的人生信念。他严以律己、谦虚务实、兢兢业业;他思维敏捷、富有朝气,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是一位杰出的复合型青年科技人才。(中国青年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