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一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63年7月14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稀疏微波成像导论》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安徽合肥
人物经历
1963年7月14日,吴一戎出生于北京,籍贯安徽合肥。
198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
1992年,晋升为副研究。
1996年,晋升为研究。
1997年,担任现代信息研究部主任。
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1年,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7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
2008年6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主任。
2010年6月,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2012年9月,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2023年3月,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主要成就
吴一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一戎从事微波成像技术和大型遥感地面处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发明了稀疏微波成像算法等一系列微波成像新体制、新方法;主持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系统的研制,突破了遥感卫星地面系统中数据管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大力推进国家航空遥感系统的建设,系统推进了超越国际现有水平的航空对地观测系统的研制。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 项目名称 | 备注 |
---|---|---|
2006年01月—2010年12月 | 星载干涉SAR技术研究 | 主持,国家级 |
2007年08月—2013年06月 | X波段SAR传感器 | 主持,部委级 |
2007年09月—2016年12月 | 航空遥感系统 | 主持,国家级 |
2009年01月—2012年12月 | 多维度微波成像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 主持,国家级 |
2010年01月—2014年08月 | 稀疏微波成像的理论、体制和方法研究 | 主持,国家级 |
2013年11月—2017年06月 | 高分航空遥感系统(民口) | 主持,国家级 |
科研成果奖励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8年 | 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 |
2006年 | 海淀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09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信息与通信工程组)成员 |
2009年7月 |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顾问教授 |
2011年12月 | 《雷达学报》第一届编委会主编 |
2012年11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2014年11月 | 启明书院特聘导师 |
2017年10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家 | |
大科学工程“国家航空遥感系统”总设计师 | |
中国遥感卫星一号系统副总指挥 | |
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第十六届常委会副主任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科学F辑》编委 | |
2023年2月 |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2023年3月 |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
人物评价
吴一戎及其研究团队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开拓广泛覆盖现代微波成像领域的科研工作,为中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贡献。(北京理工大学评)
吴一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了中国微波成像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