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元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阳元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宁波
出生日期:1935年1月1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绿色微纳电子学》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芯国际创始人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1月1日,王阳元出生于浙江宁波柴桥镇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家庭。
1941年,在柴桥小学学习。
1947年,小学毕业,并以宁波市镇海区统考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浙江省宁波中学。
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就读。
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了12年科学规划后,半导体作为五大门类学科之一得以重点发展,王阳元作为北京大学第一批学生被重点培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北京大学工作。
1978年,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室成立,王阳元担任室主任。
1982年—198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
1985年,被聘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1986年,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成立,王阳元担任所长。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
1996年,国家主管部门在北京大学设立了国家级微米/纳米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王阳元担任实验室主任。
20
主要成就
王阳元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阳元成功主持研究硅栅N沟道技术和中国第一块1024位MOS DRAM(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推动MOS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提出了多晶硅薄膜氧化动力学新模型和应用方程以及与同事合作在国际上提出MOS绝缘层中可动离子和电荷陷阱新的测量方法。率先开发成功多晶硅发射极超高速集成电路技术,推动中国双极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创建了SOI(绝缘衬底上的硅 Silicon-On-Insulator)新器件研究室等机构,主持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微米/纳米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在SOI新器件与电路和MEMS系统(MEMS: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等领域均有重大建树。
王阳元在任全国ICCA
个人生活
姓名由来
王阳元出生于1935年1月1日,由于是阳历年元旦,祖父为他起名阳元。
家世背景
王阳元的祖父是当地中药行的土专家,在一家中药铺当伙计。他生性憨直,不贪意外之财,药铺掌柜为了表示感谢,决定把药铺送给王阳元的祖父,却被他一口回绝。他的传家格言是‘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执真’。”
王阳元的父亲在上海一家文具厂当会计,办事十分严谨,在工厂任职3年中,账目从没差过一分钱。
祖父的以厚道传家和父亲的“无奇但执真”的人生故事,就像准绳一样,比量着王阳元自己的人生轨迹。
王阳元是王家的长子,他有弟妹七个。一家十口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人物轶事
王阳元在宁波中学的时候,以其《未来的科学家——宇耕在成长》一文闻名于全班。“宇耕”是王阳元为自己起的笔名,意为“宇宙的耕耘者”。
情感婚姻
王阳元在北京大学就读时担任学生会副主席,与同样是学生会干部的文化部部长杨芙清相识。杨芙清比王阳元高两届,当时在学校里多才多艺。最终让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6年—1993年 | 全国ICCAD专家委员会主任 |
1986年—1993年 | 全国ICCAT专家委员会主任 |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 |
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委员(电子) | |
国家产业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 |
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远东程序委员会委员 | |
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 |
《半导体学报》和《电子学报》(英文版)副主编 | |
《微电子学科学丛书》主编 |
人物轶事
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微电子学家王阳元讲话《大国崛起和人才培养》,针对芯片问题,他说:“我们不攻克这个难关死不瞑目,人家卡我们的脖子,我必须得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种国家最需要的时刻,正是我们科学家们献身报国的最好时机。”
人物评价
从1953年跨进北大的校门,王阳元就再没离开过母校。他把自己青春的热血撒在燕园的土地上,在这里耕耘理想,培育更年轻的建设者。在燕园,王阳元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对祖国有贡献的科学家。他有了与自己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爱人,有了热爱生活和事业的儿女,有了自己钟情的工作岗位。他用五十多年无可辩驳的业绩,证明了自己执着的一生。(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评)
王阳元入党60年来,始终以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以党和国家战略需要为使命,终身奋斗,锐意创新,锲而不舍,以60年党龄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他“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精神,在教学和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北京大学评)
人物影响
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励基金
1999年,根据北大青鸟集团创始人杨芙清院士和王阳元院士的意愿,并以杨芙清院士捐赠其所得的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万元港币以及王阳元院士捐赠其所得的潘文渊研究杰出奖50万新台币为基础,由北大青鸟集团进一步出资为其后援而设立。除奖励优秀学生之外,该项基金还奖励北京大学在教学与科研岗位上默默耕耘、做出贡献的教师。
王阳元—杨芙清院士奖教奖学金
2007年4月,由恩友基金会出资,王阳元院士及其夫人杨芙清院士,向母校一次性捐赠8.6万美元(等值人民币66.2万元),设立“王阳元—杨芙清院士奖教奖学金”,用于表彰宁波中学优秀学生和教师,并签订《浙江省宁波中学与恩友基金会关于设立“王阳元—杨芙清院士奖教奖学金”的协议》。
2013年年初,经王阳元多次协调沟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决定向宁波中学一次性捐赠人民币33.8万元(该笔捐赠实际由北京北大青鸟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出资,以北京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