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建宇简介

王建宇简介

淘名人 2024-01-31 09:25 热度:

王建宇

王建宇,1959年6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光电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于1982年从杭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工作了两年多;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兼党组副书记;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主要从事空间光电技术和系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建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出生日期:1959年6月4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9年6月4日,王建宇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1975年7月,从宁波十一中学高中(现宁波市第二中学)毕业后,在宁波新华书店工作了两年多。

1978年2月一1982年2月,就读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2月一1984年8月,在宁波师范学院(现宁波大学)物理系工作。

1984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12月,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高分专项航空系统副总设计师。

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同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8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兼党组副书记。

2015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党组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王建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建宇主持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系统的设计和研制,解决了星地量子科学实验中光束对准、偏振保持和单光子探测等多项核心技术难题,确保了星地量子秘钥分发、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科学实验的完成;提出了超光谱成像与激光遥感相结合的探测新方法,解决了多维遥感探测中信息同步获取难题,主持研制了多种超光谱遥感系统,并产生重大效益;提出了空间远距离激光高灵敏度单元和阵列探测方法,实现了中国激光遥感的首次空间应用。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王建宇先后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67篇(SCI46,EI54),被引用1056次。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备注

2011年1月—2016年9月

量子卫星有效载荷

主持,国家级

2012年1月—2015年12月

星载红外高光谱成像载荷研制

主持,国家级

2016年1月—2019年12月

红外光谱仪

参与,国家级

2018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2年10月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副主编

2006年6月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2008年9月

《应用科学技术》副主编

2008年11月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

2009年9月

《遥感学报》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0年1月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副主编

2017年5月

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2018年3月—2023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国家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空天领域专家组副组长


COSBAR中国委员会委员


SPIE亚太遥感会议/多光谱、超光谱遥感技术和应用会议主席

2021年9月

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王建宇是中国空间光学载荷、光电探测方面的著名专家,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评)

王建宇为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作为“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中卫星有效载荷“激光高度计”的研制任务的主任设计师,为项目的圆满完成并为中国此次探月工程取得首幅月面立体三维图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