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堃墀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彭堃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1936年8月25日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四川广元
人物经历
1956年9月,彭堃墀进入四川大学物理系就读。
1961年8月,彭堃墀从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山西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981年,彭堃墀前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非线性光学实验室作访问学者。
1982年,彭堃墀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量子光学实验室作访问学者,参加了世界最早光场压缩态产生实验研究前期工作(至1984年),在Kimble实验室研制成“高输出稳频YAG激光器”。
1984年,彭堃墀回国后建立了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
1985年,彭堃墀主持建立量子光学实验室(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开展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及固体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
1986年,彭堃墀晋升为教授,同年被美国收入《世界光学科学家和工程师名人录》。
1988年9月,彭堃墀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量子光学实验室作访问学者(至1989年底),完成用双KTP晶体经OPO参量下转换首次证实量子相干性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彭堃墀在量子光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研制了内腔倍频稳频Nd:YAP/KTP激光泵浦源,设计了半整块光学参量放大器(OPA),在同一个实验装置上获得多种非经典光场,应用强度相关孪生光束实现了精确度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微弱信号检测与量子非破坏测量。利用纠缠态光场完成了连续变量量子密集编码、三组份纠缠态光场产生及通道容量受控量子通讯等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基础实验。设计了易于实现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交换与量子通讯网络实验系统,为量子信息处理提供了可行的实验方法。利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发展为全固化单频稳频倍频Nd:YVO4/KTP、Nd:YAP/KTP激光器并已形成产品。
学术交流
截至2014年1月,彭堃墀在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被SCI、EI收录。
专利发明
承担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治校措施
彭堃墀担任山西大学校长后,制定了“改革、发展、上水平,奋力进入‘211’”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1年 | 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1991年 | 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
1991年 |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1995年 | 《量子光学学报》主编 |
2002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02年—2016年 |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第一、二、三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2007年3月 | 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 |
2007年8月 |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
人物评价
彭堃墀院士多年来对其工作的关心,他以自身的广博学识和丰富经验培育出很多优秀人才,带动和影响了几代留学人员,在践行留学报国、引领创新创业、积极建言献策、振兴地方经济等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山西欧美同学会、山西留学人员联谊会写给彭堃墀院士的感谢信)
彭堃墀院士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西,为山西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的突出贡献。(山西省副省长曲孝丽2018年5月16日慰问彭堃墀院士时评)
彭堃墀教授是国内量子光学的奠基人之一,并为南开大学光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在2009年10月30日彭堃墀的来访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