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益春简介

刘益春简介

淘名人 2024-01-31 15:18 热度:

刘益春

刘益春,1962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85年7月,刘益春在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随后进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任教;1995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与意大利都灵工业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2003年9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2004年1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2012年4月,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202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益春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益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

出生日期:1962年12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刘益春在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原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长春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8年7月起,进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任教,先后被评为助教(1988年—1990年),讲师(1990年—1992年),副教授(1992年—1998年),教授(1998年)。

1992年9月—1995年12月,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长春物理所)与意大利都灵工业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凝聚态物理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5年12月—1998年5月,在吉林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1996年4月—1997年8月,在日本九州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1999年12月—2003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刘益春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益春发明了热氧化Zn3N2单晶薄膜制备p型ZnO的方法;利用量子限制效应和波导结构获得纳米片的高温发射和低阈值光泵紫外激光;通过在p-GaN/n-ZnO异质结中引入i-ZnO层,构造p-GaN/i-ZnO/n-ZnO新型结构,成功研制出室温近紫外发射的ZnO异质结紫外发光二极管;首次在TiO2/Ag纳米复合薄膜材料中利用Ag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的吸收特性实现了全息存储;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利用ZnO、ZnS多声子共振拉曼散射为指纹特征检测DNA和蛋白质,特别是将Fe3O4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引入ZnO纳米复合结构并用于生物分离和检测,实现了磁场辅助下的快速、超灵敏免疫检测。

主要论著

截至2017年7月,刘益春在Adv. Mater., Phys. Rev. B., J. Phys.Chem.B, J. Chem. Phys., Appl. Phys. Lett, Optics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兼职

时间

职务

2010年1月—2016年3月

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数理学部委员

2013年2月—2018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5月—

东北师范大学校友会会长

2013年9月—2018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014年3月—2017年12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6年3月—2020年12月

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

2017年3月—2021年7月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8年1月—2023年1月

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年7月—2022年12月

第四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9年12月—2024年12月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

2020年7月—2023年1月

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早年经历

刘益春上学时的理想职业是做科研和当一名教师。大学期间,“全息光学信息存储”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使他对信息材料与器件产生了浓厚兴趣,促使他日后逐步走进该研究领域。

日常生活

科研之余,刘益春最大的爱好是读闲书、运动和与学生聊天。

人物评价

刘益春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知名学者。(《吉林日报》评)

刘益春专业功底好、学术水平高,以务实的作风精心管理校务,为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任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