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李未简介

李未简介

淘名人 2024-01-31 17:39 热度:

李未

李未,1943年6月8日出生于北京市,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未于1961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68年至1979年先后担任北京航空学院基础部、计算中心教师;1983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之后回国担任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系讲师;1986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至2009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未主要从事并发程序语言的结构操作语义方法、翻译理论和实现技术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未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43年6月8日

毕业院校:英国爱丁堡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3年6月8日,李未出生于北京市。

1961年9月—1965年6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5年9月—1968年6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68年6月—1979年7月,先后担任北京航空学院基础部、计算中心教师。

1979年7月—1983年1月,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3年1月—1986年8月,担任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系讲师。

1986年9月,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1月—2009年5月,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主要成就

李未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未解决了实用并发语言的复杂语法结构的语义问题,在建立并发语言的翻译和比较研究理论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1991年提出了用版本序列的收敛性描述软件开发过程和知识库维护策略的理论和方法,开辟了用近似和逼近方法研究软件开发和知识库维护的方向。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站显示,李未先后在国际、中国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中文专著2部,英文专著1部。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担任职务

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组织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海量信息的协同性与可生存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5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年


光华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

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生产平台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2006年3月

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合作研讨会主席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


国有智能计算机专家组副组长


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英国科学与工程委员会高级研究


德国不来梅大学教授级研究员


德国萨尔布吕肯大学Zuse讲座教授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李未对在在中国开展推理计算机、可扩展计算机群及其软件工具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也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李未在并行程序语言翻译正确方面做出了创始性贡献,在研究和使用硅编译技术及智能计算机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评)

人物影响

李未院士70寿辰

2012年9月8日上午9点,庆贺李未院士70寿辰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发展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第一报告厅召开,李未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院士、北京大学梅宏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吕建教授、浙江大学副校长吴朝晖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先生等来自全国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业界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该论坛的主题是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趋势和对策及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