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侯朝焕简介

侯朝焕简介

淘名人 2024-01-31 21:52 热度:

侯朝焕

侯朝焕,1936年9月29日出生于四川自贡,信号处理和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1958年侯朝焕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海南建立的南海研究站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9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水声工程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加入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侯朝焕先后从事水声工程研究、VLSI信号处理研究、信号处理专用芯片研制、单芯片系统集成SOC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侯朝焕

外文名:ChaohuanHou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自贡

出生日期:1936年9月29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实用FFT信号处理技术》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4年,侯朝焕从重庆市清华中学校毕业,考取了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系。

1958年,侯朝焕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

1959年,侯朝焕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海南建立的南海研究站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1978年)。

1979年,侯朝焕调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水声工程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

1995年,侯朝焕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年,侯朝焕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973项目“面向功能可重组结构的DSP&CPU芯片及其软件的基础研究”。

2009年,侯朝焕倡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单芯片系统集成SOC重大科学计划,担任专家组组长,开展SOC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2013年,侯朝焕加入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2019年1月21日,侯朝焕被评为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双聘院士,并成立院士工作站。

主要成就

侯朝焕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侯朝焕在水声工程研究中主持研制“水声信号起伏统计特性测量系统”,推动了水声信号场和噪声、混响场的研究。提出了“相移多波束基阵信号处理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全面分析、理论计算、参数选择和优化设计。完成了智能型水声信号处理系统,使系统能与水声信道匹配,达到最优工作状态和最佳处理效果。根据超高速计算的需求,开展了并行阵列处理的研究,主持完成了DSP-l阵列信号处理机。由60个运算节点并行处理,运算速度达13亿次/秒。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VLSI信号处理研究,进而将阵列处理系统集成到单个芯片上去,先后完成了多个超高速DSP专用芯片的研制。单个芯片内包含有15个运算结点,单芯片乘加速度达10亿次/秒。后来从事兼有CPU和PSP功能的芯片研究,并已在国家973计划立项。

1993年,侯朝焕完成了快速富里叶变换FFT、波束形成DBF和数学滤波、QRD-RLS递推滤波等芯片的研制。199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侯朝焕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咨询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声学委员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兼任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

侯朝焕在水声学、水声信号处理、水声工程、并行阵列处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信号处理应用等领域成果卓著,为祖国声学和信号处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于彦军《科学中国人》评)

侯朝焕在先进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方面表现出杰出才能并作出重要贡献。侯朝焕院士是信号处理和声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他勇立潮头、敢于创新,为解决国家海洋国防急需、抢占科技前沿,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侯朝焕院士放眼世界科技前沿,勇立潮头,在近六十载的科研生涯中,为中国水声学与信息处理领域的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作出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突出贡献,在业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院长张红文评)

侯朝焕院士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秉承严谨、唯实、求真的学风,开拓创新。坚持科学分析与判断,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选准方向、独树一帜、锲而不舍、定有成效”的治学原则,在水声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和美誉。(中国科学院声学研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