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褚君浩简介

褚君浩简介

淘名人 2024-02-01 10:47 热度:

褚君浩

褚君浩(1945年3月20日—),男,出生于江苏宜兴,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1966年,褚君浩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1981年和1984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物理系从事半导体二维电子气研究。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褚君浩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45年3月20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5年3月,褚君浩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书香家庭。

1953年,8岁的褚君浩随父母从虹口区搬家到华东师范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小读四年级。

1958年,褚君浩转入上海徐汇中学念初三。

1962年高考时,褚君浩连续填报了复旦大学物理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和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前身)物理系三个志愿,非物理系不上。那年,虽然物理考了满分,但由于作文失误,最终被第三志愿的上海师范学院录取。

1966年,褚君浩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被分到上海市梅陇中学当物理老师。

1978年,褚君浩考上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1984年)。

1981年,褚君浩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

1984年,褚君浩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同年12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物理室副主任。

1984年12月起,褚君浩担任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物理室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褚君浩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提出了HgCdTe的禁带宽度等关系式,被国际上称为CXT公式,广泛引用并认为与实验结果最符合建立了研究窄禁带半导体MIS器件结构二维电子气子能带结构的理论模型发现HgCdTe的基本光电跃迁特性,确定了材料器件的光电判别依据开展铁电薄膜材料物理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究,研制成功PZT和BST铁电薄膜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并实现了热成像。

褚君浩主要研究固体物理、窄禁带半导体物理。系统研究了窄禁带半导体的基础物理,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能带结构、晶格振动、杂质缺陷、二维电子气研究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HgCdTe基础物理部分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提出的禁带宽度公式被国际上称为CXT公式(褚、徐、汤)。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12月,褚君浩发表论文200余篇,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1993-2003年,褚君浩担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还担任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成像信息联合实验室共主任。2009年,褚君浩担任上海市政府参事。

褚君浩兼任《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曾担任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理事、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生活

褚君浩的父亲褚绍唐先生是中国著名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受父亲影响,褚君浩从小喜欢看家里订阅的《科学画报》、《科学大众》等科普杂志和科学家传记,时不时做些小发明,制作简便的吸尘器、将两块凸透镜做成望远镜等。

人物评价

褚君浩院士除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卓有成就,还热心科普工作,被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评)

褚君浩喜欢将研究工作比做挖井——选好地点,然后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去探究,直到挖出水来,他被赞誉为“挖井院士”。(九三学社评)

褚君浩的人生展现了一个科学家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境界,他以科研为圆心,以科普和参政议政为两个半径,形成了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同心圆。而这个圆立足于中国,放眼于世界,将一个一流科学家服务于国家和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的多面相展露无遗。(上海教育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