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陈星旦简介

陈星旦简介

淘名人 2024-02-01 11:11 热度:

陈星旦

陈星旦,1927年5月6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星旦于1950年从湖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物理研究室工作;195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部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主要从事短波光学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星旦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湘乡县

出生日期:1927年5月6日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光学与光电子学》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27年5月6日,陈星旦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虞唐镇郭门村一户普通人家。

1944年6月,日军攻进湘南,陈星旦和同学逃难到零陵,再度被迫疏散,爬上运伤兵的火车,沿湘桂铁路南行,到桂林却遇上第三次强迫疏散,挤不上南行的火车,与同学失散,步行去湘西,最后辗转到贵阳,在一个汽车修理厂当实习生,才安顿下来。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返回家乡。

1946年7月,考入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理化系,攻读物理专业。

1950年7月,从湖南大学物理系毕业,随即来长春,在东北科学研究所物理研究室(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实习员。

1952年,王大珩到长春创建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53年陈星旦被调到该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1957年—195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助理研究员。

1959年—196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谱仪器、大气光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63年,晋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陈星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星旦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物理测量方面做过多项中国国内急需的开创性工作。在中国第一次核爆光辐射威力测试中,创造性地提出测量方案及辐射传感、模拟、标定系统。研制的几种光冲量计,在第一次及以后历次大气层核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真空紫射线光学技术。主持研制了光谱光源、标准探测器、光谱仪器、正入射软X射线成像元件和系统。建立了短波光学研究的技术基础。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8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站显示,陈星旦先后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出版时间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2年

《技术科学发展与展望》

陈星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1年

《光学与光电子学》

陈星旦(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10月,陈星旦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粮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先后研制了“三代”滤光片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仪。

项目时间

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0年9月

中国光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2001年6月

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第四、五、六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长春市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中国计量学院兼职特聘教授


《光机情报》主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陈星旦的母亲在生产时因难产去世,父亲在他一岁时因参与大革命而被反对派杀害。他在祖母与叔父的抚养下成长。

人物评价

陈星旦甘于奉献,发挥余热,展现了当代中国老年人的时代风采和良好精神风貌,是名副其实的老有所为楷模。(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评)

陈星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主持长春光机所的学术委员会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对该所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他严于律己,学风严谨,道德高尚,有很高威望。通过半个世纪的科学实践,他已锻炼成为辐射计量、光谱学、光谱技术和短波段光学研究的专家。在光学应用技术的许多领域,有高深的造诣,曾组织领导了多项重大的科研项目,是中国光学界有影响、有威望的著名科学家之一。(湘潭市人民政府评)

陈星旦在50和60年代做过多项当时属中国国内开创性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领域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济大学校史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