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1962年9月
毕业院校:伍珀塔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江苏宜兴
人物经历
1962年9月,朱彤出生于四川成都。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91年—1999年,先后任职于加拿大约克大学、农业部研究中心。
1999年,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2年10月起,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朱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彤长期开展大气化学及环境健康研究,取得了大气污染来源甄别、成因解析及健康危害评估等系列创新成果。主要包括:突破污染物地气交换和区域输送通量测量技术,发现大气污染新来源、新机制;揭示大气复合污染的非均相化学反应成因、阐明华北大气污染的区域输送过程,支撑大气污染治理;识别黑碳是危害健康的关键大气组分之一、发现大气污染危害生殖健康等新型不良影响。
2007年,朱彤创建了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北京大学官网显示,朱彤已在《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40余篇。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22年7月 | 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哈尔滨 |
承担项目
截至2014年2月,朱彤已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
2016年 | 基于超快激光的大气高活性自由基检测装置的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5年 | 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专家组组长 |
2020年7月 | 国务院参事 |
2021年11月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2022年5月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 |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 |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 |
亚洲季风区可持续发展集成研究(MAIRS)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 | |
国际大气化学与全球污染委员会(iCACGP)副主席 | |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理事 | |
国际大气化学与全球污染委员会委员 | |
全球大气化学国际计划(IGAC)科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 | |
《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JGR-Atmos)》副编辑 | |
《环境与健康展望(EHP)》副编辑 | |
世界气象组织环境污染与大气化学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化学系大气化学名誉教授 | |
中国环境学会环境健康与 |
人物评价
“朱彤对大气化学基础研究、超大城市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及气候影响评估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评)
“朱彤为保障北京奥运空气质量做出了贡献。”(北京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