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飞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永飞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
出生日期:1959年10月14日
毕业院校:德国哥廷根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76年02月—1978年9月,郑永飞担任长丰县松棵小学附中民办教师。
1978年9月—1982年2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2月—1985年4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硕士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4月—1987年9月,担任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7年9月—1991年2月,就读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1年2月—1993年10月,担任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1993年10月—1994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副教授。
1994年12月—1997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教授(期间:199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5年7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7年5月—2002年2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主任。
2002年2月—2012年6月
主要成就
郑永飞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郑永飞在造山带变质过程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矿物同位素分馏系数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同位素体系理论模式及其地球化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重要成果。首创应用增量方法对固体矿物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进行定量理论计算,首次将超高压变质岩地球化学异常与大陆俯冲带变质化学动力学相结合,成功地将稳定同位素示踪拓展到化学地球动力学这一科学前沿领域。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显示,郑永飞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部分论文已经被《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SCI刊物他人引用达8000余次(ISI论文引用排名榜进入世界地球科学家前50名)。
1) Fluid regime in 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s: petrological insights from ultrahigh-pressure meta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96年2月—1997年5月 | 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中央委员(1996年2月增补) |
1997年5月—2002年6月 | 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02年6月—2007年5月 | 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03年—2014年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 |
2003年—2014年 | 《科学通报》副主编 |
2003年3月—200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05年—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05年—2009年 | 国际岩石圈计划大陆超深俯冲工作委员会副主席 |
2007年5月—2012年6月 | 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08年—2012年 | 《Terra Nova》副主编 |
2008年—2014年 | 《Ore Geology Review》副主编 |
人物评价
郑永飞执着探索学习方法,掌握解题窍门,在阅读中打下牢固文学基础,使得他在传道授业、从事科学研究时都游刃有余。(《中国青年报》评)
郑永飞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通达,他懂科学,懂教育,还懂经济。(《人民政协报》评)
郑永飞语言干净利落,表情轻松自然,举手投足间透着勤勉与自信。他总是迎难而上,独辟蹊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推进自己的研究。(《科学时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