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度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揭西
出生日期:1936年8月26日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广东大埔县
人物经历
1936年8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在家中排行老二,父亲名叫郑少怀,曾任聿怀中学董事长,生前在汕头基督教会中很有名望。郑度于1948年入读聿怀中学,1954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汕头聿怀中学高中毕业,被中山大学地理系录取。
1958年,毕业广州中山大学,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
1959-1965年间,他在西北干旱区对噶尔盆地沙漠、石羊河流域、河西走廊及酒泉地区进行考察与调查,在中国科学院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从事水分平衡的试验研究。
自1966年参加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科学考察开始,他先后对西藏自治区、横断山区、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1981-1983年,在联邦德国波恩大学地理系访问进修,从事山地地生态学研究。
1987年至1992年,他负责主持国家基金委与中科院重大项目“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率队考察了藏北羌塘高原无人区等研究程度低、条件恶劣的高海拔区域。
199
主要成就
郑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郑度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带主要类型的分布图式划分了青藏高原的垂直自然带为季风性和大陆性两类带谱系统,构建其结构类型组的分布模式,揭示其分异规律建立了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综合分类系统,证实并确认高原寒冷干旱的核心区域阐明了高海拔区域自然地域分异的三维地带性规律,建立适用于山地与高原的自然区划原则和方法,拟订的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方案得到广泛的应用。
☆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方案
郑度是自然地理学家,是中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在研究气候、植被与土壤分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带主要类型的分布图式;划分了青藏高原的垂直自然带为季风性和大陆性两类带谱系统,构建其结构类型组的分布模式,揭示其分异规律;建立了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综合分类系统,证实并确认高原寒冷干旱的核心区域;阐明了高海拔区域自然地域分异的三维地带性规律,建立适用于山地与高原的自然区划原则和方法
社会任职
郑度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所所长(1991-1995),国际地理联合会山地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1996-2000)、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2008-2012)、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所学位委员会主任,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中国地理学报英文版)主编。
外界评价
《特区晚报》李伟烽:野外考察环境恶劣,非常辛苦,工资待遇也不见得高,但郑度几十年仍孜孜不倦,形成了独特的“青藏精神”。他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团结协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