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翟明国简介

翟明国简介

淘名人 2024-02-01 20:03 热度:

翟明国

翟明国,1947年12月24日出生于河南济源。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家,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2年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学位;1999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翟明国主要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学、变质地质学和火成岩石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翟明国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省济源市

出生日期:1947年12月24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7年12月24日,翟明国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

1973年9月,进入西北大学地质系学习。

1976年7月,从西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9年7月,考取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9月)和博士学位(1989年7月)。

1982年9月,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9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国担任该所研究员、副所长。

2001年12月,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翟明国担任实验室主任。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6月11日,“三亚学院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正式签约揭牌。

2023年3月14日,参加北京卫视《大先生》节目。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翟明国针对早期陆壳的形成与增长、早期大陆壳的结构与成分、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变质作用和大陆动力学机制的异同等前沿核心科学问题,并且研究大陆演化历史与矿产资源的富集机理,集中研究华北陆块以及相邻地区,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

翟明国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1发现和报道了在中国华北有早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包括高压麻粒岩和退变榴辉岩,是世界上有关研究中最早的报道之一,引起国内外的注意。2提出中国华北克拉通与其它克拉通在构造演化上有重大差别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以及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划分方案。3报道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有沉积变质的硬玉石英岩,证实确有形成于地表的岩石因构造作用曾下插到地幔深度,而后又抬升到地表。4提出将大别山和山东的高压变质岩划分为三个不同性质的岩石构造单元,从而为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5提出在华北的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中,下地壳起到重要作用。6发现和报道了朝鲜半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根据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翟明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座教授,以及西北大学和浙江大学讲座教授,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兼职和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其它9个国家与部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他的主要中国国内外任职有:国际榴辉岩委员会委员,国际冈瓦纳研究会执行委员(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岩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理事或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才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岩石学报主编,IslandArc和矿物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GondwanaResearch、地球化学等11个学术期刊编委;西北大学双聘院士;长安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

翟明国提出的早期陆壳多阶段生长、古元古代初始板块构造以及对克拉通下地壳结构的理论模型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是中国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他创建和领导的团队是活跃在国际地质学领域的优秀科研群体。(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评)

翟明国是第一个找到华北前寒武纪的岩石标本,改写华北地质学研究史的人。(科普中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