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喜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元喜
外文名:Yaun-Xi y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泰县
出生日期:1956年7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自适应动态导航定位》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6年7月,杨元喜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梁徐镇双墩村。
1980年,从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大地测量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7年,从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大地测量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0年,担任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副教授。
1991年,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担任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教授。
1996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作为洪堡学者前往德国波恩大学(UniversityofBonn,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
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9月18日,获得2019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主要成就
杨元喜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元喜发展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构建了双因子等价权模型,提出了抗差方差分量估计,发展了抗差贝叶斯估计和抗差拟合推估理论。发展了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该理论兼容了最小二乘平差、抗差平差、动态滤波、抗差滤波等。构建了四种自适应因子和相应的最优自适应因子。主持完成了“2000中国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工程”和“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工程”,坐标框架点精度分别达到3厘米和3分米,使中国国家大地控制网及相应坐标系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建立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继而又发展成双因子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建立了抗差自适应动态滤波理论。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9月,杨元喜共完成学术专著2部,合著3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30多篇。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0.09 | 《自适应动态导航定位》 | 杨元喜 | 北京:测绘出版社 |
2006.12 | 《自适应动态导航定位》 | 杨元喜著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3年03月—2018年0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18年10月11日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
中国石油大学海洋地质勘探导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第四委员会秘书 |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专家 |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
陕西省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 | |
总参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 |
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 | |
长安大学双聘院士 | |
《测绘学报》常务副主编 |
人物评价
杨元喜先后建立了2套较完整的大地测量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引起中国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大量引用,并在多项国家重大测绘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
杨元喜从战士成长为院士,始终以报国强军为己任,一心向党、信念坚定,投身中国急需的卫星导航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中国导航定位各领域,为中国测绘技术发展和军队战斗力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共产党新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