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雄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国雄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潮阳
出生日期:1943年3月20日
毕业院校: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对气候灾害的影响》
主要成就:199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43年3月20日,吴国雄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今汕头市潮阳区)。
1958年,吴国雄从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中学毕业。
1961年,吴国雄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天气和动力气象专业学习。
1966年,吴国雄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
1967年,吴国雄进入甘肃省张掖气象局工作,担任天气预报工程师。
1972年,吴国雄与妻子刘还珠被调往兰州西北中心气象台,从事短期天气预报。
1978年,吴国雄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1980年,吴国雄赴英国留学,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学习。
1983年,吴国雄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作为访问科学家在英国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工作。
1984年底,吴国雄回到中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晋升)。
1989年,吴国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实验室任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国雄在国际上首创湿倾斜涡度发展理论(SVD)和全型垂直涡度方程,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涡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发展机理,揭示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成因和副热带季风-沙漠共生机理;证明原始方程中的无加速定理以及大气运动的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的调配率;开展创新性气候动力研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学者关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提出了热力适应和青藏高原影响的“感热驱动气泵”理论,证明了海陆热力差异和大地形对亚洲夏季风不同分支系统形成的不同贡献;在国际上首次把亚洲夏季风爆发分为有机联结的三个阶段,证明由于中高纬度的强地转性和斜压性使其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与热带显著不同。
学术论著
截至2012年4月,吴国雄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著作93篇,其中第一作者71篇,专著1本,译著3本。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2年4月,吴国雄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人才培
社会任职
国际学术团体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2年- |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
2011年-2014年 | 国际科联(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执委 |
2007年- | 国际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季风执行委员会委员 |
2007年-2011年 |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主席 |
2005年-2008年 | 国际“观测系统研究与可预报性试验”(THORPEX)计划科学顾问 |
2005年-2011年 |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WMO/IOC/ICSU国际联合科学委员会(JSC)常务委员 |
2003年-2011年 |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
2003年-2007年 |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副主席 |
2002年-2004年 |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Roger Revelle Medal评奖委员会委员 |
2001年-2005年 | 国际“全球能量和水循环试验”(GEWEX)科学指导小 |
人物评价
吴国雄多年来一直从事天气、气候动力学,大气环流动力学,和气候系统模式发展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在天气和气候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果。(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