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会军简介

王会军简介

淘名人 2024-02-02 12:59 热度:

王会军

王会军,1964年1月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1986年王会军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参与创立了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200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2008年当选为挪威极地科学研究院委员;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气象学奖;2013年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2014年当选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2015年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职教授;2018年受聘为挪威卑尔根大学荣誉教授。王会军主要从事古气候模拟、季风变异和气候预测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会军

国籍:中国

出生地:黑龙江省桦川县

出生日期:1964年1月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学位:博士

人物经历

1986年7月,王会军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并考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991年9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4年特批)、研究员(1996年特批)、博士生导师(1998年-)。

1991年11月,在美国Lorenz国家实验室(LLNL/PCMDI)进行气候模拟方面的短期合作研究。

1999年3月,在日本全球变化研究所进行气候预测方面的短期合作研究(-1999年6月)。

2001年8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持研究所全面工作。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3年,与挪威科学家OlaJohannessen教授共同创立了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2005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2014年5月)。

2008年,当选为挪威极地科学研究院委员。

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气象学奖。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王会军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会军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在1970年代末的减弱;揭示了南极涛动、Hadley环流、北大西洋涛动等对东亚气候的显著影响;完成了中国首个基于自己气候模式的全球变暖定量模拟结果;提出热带相似和年际增量气候预测思想和方法,提高了东亚气候和台风活动的气候预测水平。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6年,王会军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并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担任职务)

1998-2000年

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研究

中国科学院创新重要研究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

1991-2000年

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

攀登项目(课题负责人)

2004-2006年

中高纬大气环流和南北半球相互作用

中国科学院创新重要研究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2-2006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国际气候变率及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亚澳季风工作组AAMP委员


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象委员会东亚季风工作组EAMP委员


挪威极地科学研究院委员


《Adv. Atmos. Sci.》主编


《中国科学》特邀编辑


《气象学报》、《大气科学》编委


中国CLIVAR委员会主席


中国科学探险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理事

2014年11月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


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美国能源部气候变化合作研究之中方首席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王会军把古今气候研究结合起来,对东亚气候变化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王会军对中国和挪威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在气候研究领域作出的卓越成就,王会军作为创始人建立的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和挪威科技合作的杰出典范。(卑尔根大学校长DagRuneOlsen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