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赤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赤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邵阳市
出生日期:1967年2月
毕业院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探索空间天气的奥秘》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学位/学历: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
人物经历
1967年2月,王赤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毕业于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
1985年9月—1990年6月,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9月—1992年6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物理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3年9月—1998年2月,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8年2月—1999年12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1月—2000年12月,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科学家。
2000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成为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
2012年,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18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
主要成就
王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赤在太阳风大尺度结构和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等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做出一系列有原创性和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建立了新的外日球层多元太阳风模型,提出了确定太阳风在外日球空间减速的新方法,给出了星际介质中性原子密度,为美国新一代日球边界层探测器IBEX任务仿真提供了关键参数。揭示了外日球空间太阳风的物理特征,研究成果“太阳风在外日球空间的减速”成为不争事实,被美国空间物理战略规划委员会列为外日球空间六大研究成果之一。揭示了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从太阳到外日球空间的传播规律,理论预言了日球层顶对太阳风扰动的响应过程及不稳定性的新现象,并被观测数据证实, 被列为美国行星际探索计划的重大研究成果,被收集在美国宇航局为纪念旅行者飞船发射运行25周年的光盘上。合作建立了三维全球磁层磁流体力学模式,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拥有能自洽描述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系统数值能力的国家之一,发现了地球磁层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7年7月—2011年7月 | 国际地磁与高空大气物理学会(IAGA)执委 |
2007年8月—2016年4月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
2009年1月 | 《空间科学学报》副主编 |
2010年2月 | 联合国外空委“国际空间天气倡议(ISWI)”执委 |
2011年8月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
2012年7月 | 国际地球环境模拟计划(GEM)执委 |
2014年10月 | 国际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SCOSTEP)执委 |
2014年11月 | 《深空探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 |
2016年4月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
2018年7月 | 国际空间研究协会(COSPAR)执委 |
2023年2月 |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2023年3月 |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
国际与太阳同在(ILWS)执委 |
人物评价
王赤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的总师,为建设国际先进的地基空间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评)
王赤履新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肩负了更多科研管理责任。尽管他内心更钟情于科研工作,但在其位便要谋其政,就要为推动中国空间科学事业和空间中心的发展尽心尽力。(《科技日报》评)
人物影响
王赤的部分研究成果被美国宇航局收录在他们为纪念旅行者飞船而制作的CD光盘上,作为旅行者飞船二十五年来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