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传诒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涂传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40年7月24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0年7月24日,涂传诒出生于北京市。
1953年,进入北京市第四中学,先后就读初中和高中。
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就读本科。
1964年,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
1972年,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任教,并从事科学研究。
1980年—1981年,在美国天主教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1988年—1990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高空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涂传诒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涂传诒提出并证实了太阳风阿尔芬起伏中存在着湍流相互作用,发展了湍流传输理论,把对太阳风起伏的阿尔芬波描述与湍流描述结合起来,解决了以往研究中的矛盾,该理论得到引用并被称为“涂氏模型”或“WKB like turbulence model”发展了非均匀磁流体介质中的湍流传输理论。提出并论证了在太阳风湍流中存在着压力平衡结构和快磁声波,给出观测证据证明以往流行的“近似不可压理论”不能用来解释太阳风可压缩起伏。提出了两分量模型用来描述小尺度传输结构和阿尔芬湍流。
学术论著
根据2013年3月Web of Science - SCI-E天文类数据库检索,涂传诒(Tu C. Y.) 发表的68篇论文被SCI引用2813次,非自引2554次,平均每篇引用41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6篇(包括在Science刊物上发表一篇article文章),被SCI引用1757次,平均每篇引用67次,单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0年—1992年 |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刊物《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ssociate Editor |
2001年—2004年 |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第六届副主任委员 |
2003年— |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04年—2007年 |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第七届副主席 |
2004年—2014年 | 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第7、8、9届) |
2006年— 2012年6月 |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常委会委员 |
2007年— |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第八、九届主席 |
2010年— | 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科学学部主任 |
2010年— | 教育部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 |
2014年— | 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人物评价
涂传诒被公认在太阳风与太阳大气物理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是中国国内空间物理学科研究的领军人物。他还在高校科研经费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建议,为高校教学科研体制的改革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北京大学评)
涂传诒对太阳风湍流的研究作出了系统的和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突出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