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哲敏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谈哲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出生日期:1965年1月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6年,谈哲敏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获天气动力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9年,获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随后,在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任教,历任副教授(1992年)、教授(1999年)、博士生导师(2001年),先后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气象研究所、日本全球变化研究所、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作访问教授(其间:1993年10月—1997年12月,任大气科学系系主任助理;2000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8年1月—2006年5月,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系主任(其间:2000年,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5月—2009年,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
2009年2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3年8月,任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院长(兼)。
2015年4月,任南京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兼
主要成就
谈哲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谈哲敏长期致力于大气动力学、台风动力学与大气可预报性等领域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围绕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动力学及预测这一国际重大科学前沿,在大气边界层动力学、台风动力学和灾害性预测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研究成果。
学术论著
截至2021年11月,谈哲敏先后承担了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专著论文数十篇。
成果获奖
截至2021年11月,谈哲敏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
时间 | 项目 | 奖项 |
---|---|---|
1995 | — |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99 | —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99 | — |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7 | 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野外科学试验与研究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谈哲敏人才培养
学生培养
谈哲敏自1990年起承担了大气科学系本科生《动力气象》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教授研究生《中尺度动力学》、《大气动力学》课程。他对本科生专业课的讲授深
社会兼职
时间 | 职务 |
---|---|
2002年10月—2006年10月 |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理事 |
2006年10月—2010年10月 |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2010年10月—2014年11月 |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2010年12月—2014年12月 | 第三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17年10月— | 中国科技史学会气象科技史第一届委员会副理事长 |
2020年8月—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中国委员会主席 | |
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 |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 |
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 |
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
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教育与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 | |
江苏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 |
人物评价
谈哲敏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有着深厚造诣与突出成绩,并在中国国内产生重要影响。(《扬子晚报》评)
谈哲敏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宜兴日报》评)
谈哲敏在大气动力学、台风和对流活动的基础理论和灾害性极端天气的预报预测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工作,他做学问沉得下心来,严谨踏实,学风正派,不片面追求文章数量或影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大气物理学家钱云博士评)
谈哲敏自入校的岁月里,一直坚持用他平凡的足迹探询着人生的真谛。他一直以严谨、求实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科研及行政工作中突出的成绩,受到广泛赞誉。荣誉他能舍去,舍不去的是对科学的探索、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他在领域内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为提高中国灾害性天气研究的国际地位、推动灾害性天气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南京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