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广玉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石广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淄博市
出生日期:1942年10月
毕业院校:日本东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2年10月,石广玉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
1958年9月—1962年7月,就读于建筑材料工业部淄博工业学校(现济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
1962年9月—1968年7月,就读于山东大学物理系。
1968年9月—1979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79年10月—1982年4月,就读于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部,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6年3月—1988年11月,担任美国大气与环境研究公司(AER)高级研究者。
1991年6月—1991年10月,担任纽约州立大学大气科学研究中心(ASRC/SUNY)访问学者。
1991年11月—1992年1月,担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客座研究学者。
1993年11月—1994年5月,担任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1995年5月—1997年7月,担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
1996年10月—1997年3
主要成就
石广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石广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寻求大气气体k分布以及相关k分布函数的方法,即利用吸收系数的重排进行透过率函数的指数和拟合,建立了一个新的宽带吸收率解析表达式并首次求得其k分布函数;提出了一个随光学厚度而变的漫射率因子表达式;开发了辐射—对流气候模式和箱室—扩散大气—海洋能量平衡模式,并利用区域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全面研究了大气温室气体以及大气气溶胶的气候辐射强迫效应,提出了一组计算大气温室气体辐射强迫的简化公式,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1报告列为推荐公式之一。在中国国内最早开展了大气气溶胶和臭氧等成份的垂直分布观测,在多个地区设立了观测站点。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石广玉先后发表论文、重要学术会议报告200余篇(其中SCI(E)63篇),被SCI(E)收录引证1695次(他引1167 次);完成著作2部,参与著作编写12部。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3年9月 | 联合国环境署环境机构科学技术顾问团(STAP,GEP/UNRP)专家 |
2003年 | 联合国环境署大气棕色云团(UNEP-ABC)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工作组组长 |
2004年 |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GBP)海洋表层与大气低层计划(SOLAS)SSC委员兼IGBP中国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SOLAS工作组组长 |
2007年 |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国际辐射委员会(IRC)亚太辐射委员会主席 |
2012年3月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双聘院士 |
2017年1月 | 济南大学理事会顾问 |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云南大学、东华大学兼职教授 |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委员 | |
《大气科学进展》(AAS)、SOLA、《大气科学》编委 | |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空间学会、中国太阳 |
人物评价
石广玉对国际上最有前途的一种新型大气辐射模式k—分布大气辐射模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评)
石广玉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展,特别指导了学校大气物理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廉水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