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戎嘉余简介

戎嘉余简介

淘名人 2024-02-02 19:06 热度:

戎嘉余

戎嘉余,1941年12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鄞县,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戎嘉余于1962年从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学专业毕业;1966年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戎嘉余长期从事早—中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的系统分类、群落生态和生物地理及相关地质时期地层学与古地理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戎嘉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1年12月7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浙江鄞县

人物经历

1941年12月7日,戎嘉余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鄞县。

1958年,高考填报志愿前,他的哥哥戎嘉树(早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长期从事花岗岩研究)从前苏联考察地质归来回到上海,与他长谈影响到他的一生。戎嘉余意识到地质工作对于祖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他决定报考地质院校,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与找矿系。

1959年夏,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黄文文、李福绵等高年级学长的带领下,赴鄂西北山区进行区域地质填图实习。

1961年,和杨家马录(当时的研究生)一起带队与低年级同学赴黔东、湘西进行寒武纪生物地层野外实习,第一次自己测制剖面,采集和鉴定化石,编写论文报告。

1962年,在杨遵仪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黔东、湘西中、上寒武统的三叶虫化石群》。

1962年,从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学专业毕业。

1966年,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生毕业。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担任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戎嘉余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戎嘉余主要研究晚奥陶世(赫南特贝动物群和叶月贝动物群)、志留纪(华夏正形贝动物群、始石燕类动物群、五房贝类动物群、小莱采贝动物群和图瓦贝动物群)和早泥盆世(东京石燕动物群)等腕足动物群的地层、古生态和古地理意义,对它们在中国和世界的古生物地理区系位置提出新的认识;应邀参与全球新版《腕足动物论丛》三个目的编撰;合作提出中国奥陶、志留纪地层对比的新方案并不断提升对比的精度;再造华南志留纪系列古地理图。从2000年以来,注重生物宏演化,尤其是生物大灭绝及其后残存与复苏的研究。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网站显示,1974年以来戎嘉余先后共发表论文280余篇(部),含第一作者约130篇,主编多部专著或专集。1986年与王钰合作的《广西泥盆纪郁江期腕足动物》一书,对东亚“东京石燕动物群”中两万余枚标本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类研究,在制作出千余个系统切面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2年—2000年

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副主席

2000年—2008年

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主席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0年6月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英国地质学会荣誉理事


英国古生物协会海外代表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古生物学报》主编


国际古生物协会机关刊物《Lethaia》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戎嘉余担任过科技部973基础前沿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演变作出努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评)

戎嘉余在腕足动物这个冷僻的专业领域,默默无闻地研究了一辈子,取得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为推动中国古生物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科学大众(中学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