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纪舜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任纪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华阴
出生日期:1935年2月6日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5年2月6日,任纪舜出生于陕西华阴。
1955年,从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进入西北的石油普查现场,之后调到北京的地质部普查委员会,不久成了黄汲清先生的助手和学生。
1956年夏,随地质大师谢家荣、前寒武系专家王曰伦赴广西、贵州等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区,实地考察石油天然气地质。
1957年夏,在老师黄汲清亲自指导下于南岭区测队进行区域地质填图等训练。
1958年夏,随大地构造学家张文佑、陈国达陪同苏联专家柯西金等赴湘粤赣闽进行野外考察。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任纪舜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任纪舜确认中国东南部为加里东褶皱带,发现滇西为印支褶皱带、南海原为前寒武纪地块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率先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从全球动力学观点发展了多旋回构造理论揭示了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的立交桥式结构及其动力学背景指出东亚显生宙构造演化主要体现为冈瓦纳大陆裂解,亚洲大陆增生,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形成。
学术论著
任纪舜代表作有《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中国东部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成矿》《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和《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1980.12 |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 | 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3 | 《构造地质学理论丛书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 | 任纪舜执笔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0.08 | 《中国东部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规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4年 | 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副主席 |
世界地质图委员会构造图分会中国代表 | |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主任 | |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224项目中国工作组组长 | |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321项目国际工作组组长 | |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 |
西北大学教授 |
人物评价
任纪舜热爱的是地质,是广袤的大地和山川。因此,即使在他政治上“最红”、光环最亮的时候,他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上,在努力追寻与探索。(中国地质科学院评)
任纪舜能用锐利而敏捷的眼光分析地质成果,达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对重大科学问题能深入探讨,穷追不放,必须达到水落石出。(1985年黄汲清在任纪舜博士生导师推荐书上写道)
任纪舜长期以来是中国大地构造学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