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秦大河
国籍:中国
出生地:甘肃省兰州市
出生日期:1947年1月4日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
主要成就:2008年获得国际气象组织奖 2013年获得沃尔沃环境奖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信仰:共产主义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发表论文数量:256篇(截至2019年7月)
人物经历
1947年1月4日,秦大河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原籍山东省泰安市,他出生时,父母住在傍依着黄河的王家庄。
1953年秋天,6岁开始上小学,小学阶段一共换了三所学校,一、二年级在兰州小西湖附近的西竞寺小学就读,三、四、五年级转到了兰州军区总医院附小(现西湖小学),六年级时因为他父亲所在的西北畜牧兽医学院改为甘肃农业大学,举家迁往武威黄羊镇,他便转学到了甘肃农业大学附小,一直到毕业。
1959年秋天,考入兰州回民中学(现兰州西北中学),因为家在武威,他第一次远离家庭住校上学。
1962年夏天,初中毕业后准备升高中,由于父母不在兰州,所以没能报考兰州地区的中学,而是考入武威一中。
1965年8月,高中毕业后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1970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后前往甘肃省农宣队和政县分队工作了3个月,同年10月被分配到甘肃省和政县第一中学教数学(至1978年4月),他是全校有名的严厉老师,最后几年他带高中三个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来源 |
---|---|---|
1990年8月-1995年7月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副主席 | |
2003年3月-200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
2008年3月-201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
2006年10月-2014年10月 |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 | |
2011年5月30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
201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
2015年2月 |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 | |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 | ||
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 | ||
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常任代表 | ||
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冰川工作组主席 |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 |
个人生活
秦大河的父亲秦和生是兽医教育家和兽医外科专家,在他出生前后,父亲辗转于陕西、甘肃、宁夏、北京等地,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所以,兄弟姐妹的名字都带上了明显的地理色彩,他的哥哥名叫秦大山;他的姐姐名秦爱宁;他的妹妹名叫秦爱兰。
秦大河在武威一中上学时一位同年级但不同班的女生叫周钦珂,引起了他的注意。全年级几次统考,周钦珂总是考得比他好,名次排在他前面。高中毕业后,周钦珂考取了兰州医学院,他考进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大学快毕业时,两人的关系才明确了。周钦珂看上了他的老实可靠。毕业后,他当时分到了省农村宣传队和政县分队,她也跟着到了和政县。1971年,他被分配到和政县一中教书,钦珂分配到和政县医院工作,那一年,两人结婚。
人物评价
秦大河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多次参加、主持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积极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科学评估活动。主持《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和《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产生广泛影响,促进了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为推动全球变化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凝练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拓了创新思路。(中国科学院评)
沃尔沃环境奖颁给秦大河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因为他是非常杰出的气候与冰川学家,世界闻名;二是他为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秦大河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做出了重要贡献。(沃尔沃环境奖评委会主席威尔·斯泰芬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