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欧阳自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吉安
出生日期:1935年10月9日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天体化学》《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的演化》
主要成就: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7) 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2015)
职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5年10月9日,欧阳自远院士出生于江西吉安。抗战胜利后,随父母迁移到永新县。
1950年,在当时的阳明中学念高一。
1952年,高中毕业时,正值国家需要大批地质工作者去探明地下的宝藏,国家提倡和鼓励学生报考地质专业,欧阳自远违背了父母希望他学医的愿望,第一志愿是北京地质学院,第二志愿是南京大学天文系,第三志愿是天津大学化学系。
求学经历
1952年9月,欧阳自远跨进了北京地质学院勘探系,先后被评为全校优秀学生、北京市“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
1956年3月,欧阳自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7月,欧阳自远的毕业论文《河北兴隆寿王坟矽嘎岩型铜矿的成因》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并留校做苏联专家拉蒂斯的研究生,攻读地球化学专业。
1957年开始,欧阳自远每天天未亮就带好一壶水、两个馒头,背着地质袋子,下到凹凸不平的坑道里观察矿脉,描述岩层,采集样品。
1957年3月至1960年2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欧阳自远的祖父、父亲、叔叔,一家人以开药房为生。祖父在战乱年间卖过不少稀缺的药给红军,父亲为此顶替去坐过牢。
抗战胜利后,父母迁移到永新县,家族药房“九州药房”在县城很有名气。
名字由来
欧阳自远的名字取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欧阳自远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痛了一天一夜。最后医生只好用产钳把孩子钳了出来。正在侧房里念书的舅父当时正好念到《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于是舅父就对家人说,这个孩子出生这么艰难,肯定是来自遥远的地方,就叫他“自远”吧。欧阳自远由此得名。
欧阳自远说,这个名字跟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很有关系。从孩提时代开始,他即对星空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学时,还参加了天文小组。虽然在报考大学时,他响应国家号召,报考了当时国家最需要的地质学专业,但对航天的痴迷并没有就此消褪。
巡回讲演
欧阳自远每年都要在全国巡回讲演十余场科普报告,其中有不少中学和小学请他去做讲座,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地质研究
1964年初,欧阳自远接受国防科委的委托,率领“219”小组参与地下核试验包括后来的原子弹试爆选址。他率领“219”小组进行地质详查和填图,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开展了地下核试验流程与图像的一系列模拟实验和技术难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选定了试验区,系统提交了地下核试验场区的各类研究报告。经过反复试验攻关,解决了最让人头痛的石灰溶解问题。
欧阳自远还参加了高空核爆炸、触地核爆炸的相关工作。
2012年至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的带领下,山东大学等多家单位,完成了世界第一幅1:250万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
天体化学
1976年吉林陨石雨事件,以欧阳自远教授为首的全国性联合科学考察组,对吉林陨石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有机质、年代学、同位素、热、宇宙线辐射、天体力学、碰撞演化史等方面,并先后与美国、德国、瑞士和
人物影响
欧阳自远星
2014年11月,为弘扬欧阳自远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一颗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6年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91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欧阳自远星”。
《欧阳自远传》
《欧阳自远传》是200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为澜涛、陈昕。
人物评价
嫦娥之父。
“从世界范围的观点来看,这部《天体化学》是独一无二的”、“在西方,还没有在广度和权威性方面可以与之相媲美的著作出版”。(国际同行专家评《天体化学》)
圆梦之路执著而坚定。(《中国科学报》)
从青涩少年到揽月大师,从地球到月宫的探索跋涉,他的每一个脚印中都凝聚着同一个词——报国心。(《欧阳自远传》,澜涛、陈昕著)
社会职务
欧阳自远现任职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
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中南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新疆大学名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拔尖创新班名誉班主任。
天津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家协会荣誉会长。
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双聘院士。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质地球化学》主编;《空间科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南极研究》及《Chinese J. of Geochemistry》副主编;《中国科学》等8种科技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