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穆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穆穆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省定远县
出生日期:1954年8月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75年9月,穆穆考入安徽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7月)、理学硕士学位(1981年7月)。
1981年8月,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安徽大学数学系助教(至1982年3月)。
1982年4月,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攻读理学博士学位。
1985年7月,博士毕业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担任讲师(1987年3月)。
1987年4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至1989年3月)。
1989年4月,博士后出站后留在该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1989年4月-1992年12月)、研究员(1992年12月-)、博士生导师(1993年-)。
199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首届)资助。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5月,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至2010年12月)。
20
主要成就
穆穆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穆穆主要从事大气-海洋动力学及天气与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在大气与海洋运动的非线性(不)稳定性方面,对于两维正压、多层斜压和三维连续层结准地转模式,建立了Arnold第二非线性稳定性判据。在天气、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方面,提出了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方法;用该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春季预报障碍,海洋热盐环流对淡水通量扰动的敏感性等问题;揭示了研究可预报性问题时,使用CNOP方法考察非线性过程的重要性。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穆穆在中国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代表论文
时间 | 论文名称 | 作者 | 期刊信息 |
---|---|---|---|
2014 | Intrinsic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and of its extension | Stefano Pierini, Henk A. Dijkstra,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8年7月 | 地球科学部2018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 |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 |
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动力气象委员会(ICDM)委员 | |
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季刊(QJRMS)编委会成员 | |
美国气象学会"每月天气评论"associate editor | |
行星大气及其演变委员会(ICPAE)委员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大气科学评议组召集人 | |
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非线性动力学专业组组长 | |
北京气象学会理事 | |
美国《数学评论》特约评论员 |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 | |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版) | |
《大气科学》编委 | |
《Adv. Atmos. Sci.》编委 | |
《海洋科学进展》编委 |
人物评价
穆穆对准地转运动,建立了Arnold第二非线性稳定性判据。在可预报性研究方面,提出了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研究了ENSO、热盐环流、阻塞高压、台风与黑潮等的可预报性,并取得了系统的重要成果。(中国科学院评)
穆穆的教学风格也十分风趣,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把晦涩的物理概念讲解得十分透彻。(中国科学院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