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莫宣学简介

莫宣学简介

淘名人 2024-02-02 22:21 热度:

莫宣学

莫宣学,1938年12月出生于广西融水,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宣学于1960年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86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3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莫宣学主要从事岩石学,特别是岩浆—构造—成矿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莫宣学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西融水

出生日期:1938年12月

毕业院校:北京地质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8年12月,莫宣学出生于广西融水。

1953年,考入南京地质学校(现东南大学)。

1956年,保送进入北京地质学院学习。

1960年,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1年—1983年,在池际尚的推荐下,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跟随Carmichael教授。

1986年—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

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1993年—200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

2009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莫宣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莫宣学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创新性实验研究,首次提出计算任意压力下岩浆氧逸度的公式、含Fe2O3硅酸盐熔体密度预测模型及不同类型岩浆的P—T—αsio2—fO2关系图解,为建立岩浆演化综合热力学模型发挥了关键作用。长期研究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作用,应用“岩石探针”的思路与方法,在揭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青藏高原巨厚陆壳成因与增厚机制、深部壳幔物质运移方面,取得了较系统的新成果。为了国家对矿产的急需,长期致力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特提斯成矿域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提出“两套成矿系统、三大控矿要素”的理论概括及具体找矿方向。

学术论著

截至2010年3月,莫宣学先后发表的论著中,有第一、二作者论著170篇/部。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70篇/部;SCI论文58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论文17篇、第二作者15篇;被SCI检索刊物他引929次,其中第一作者及第二作者论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5年

《高校地质学报》副主编

1996年—2006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七、十届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

1996年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1997年—2005年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9年

《Himalaya Geology》编委

1999年—2001年

《岩石学报》副主编

2000年

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学会地球内部化学与火山学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1月

东南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2年

《岩石学报》编委

2009年

《岩石矿物学杂志》副主编

2010年

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Geoscience Frontiers》主编


IGCP430 Steering Committee Executive Member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SEG)副主席


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莫宣学为开拓西南“三江”国家级矿产资源新基地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莫宣学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研究和“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研究三大领域取得了突出贡献。(东南大学校友总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