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简介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简介

淘名人 2024-02-03 09:56 热度: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李德生,1922年10月17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苏州,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5年李德生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之后一直从事油勘探开发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地质师、主任地质师,石油工业部玉门油矿总地质师,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矿务总地质师;六十年代,先后参加大庆、胜利和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历任地质所副指挥、指挥和会战指挥部总地质师;七十年代后,参加大港、华北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历任油田主任地质师和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1年获得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杰出成就奖章;2010年获得陈嘉庚地球科学奖。李德生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地质研究工作,是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者之一,他还致力于渤海湾盆地的综合研究,创新地划分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德生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2年10月17日

毕业院校:国立中央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籍贯:江苏苏州

人物经历

1922年10月17日,李德生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苏州。

1945年7月,李德生毕业于位于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理学院地质系,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去甘肃油矿局玉门油田地质室任实习员、工务员。

1946年,调上海中国石油总公司勘探室任助理地质师。

1950年4月,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决定在陕北进行重点石油勘探。李德生从上海中国石油总公司勘探室调往陕北石油勘探大队,担任第二地质队队长,负责对陕北中部黄河以西,绥德以南,黄龙、宜君以北,子午岭旬邑以东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详查工作。

1953年2月,李德生被调到延长油矿担任主任地质师兼地质室主任,专职搞采油地质工作。12月,他执笔编写《陕西延长油田上三叠统浅油层的储油和出油条件》作为延长油矿1953年地质年报。

1954年9月,李德生接到北京石油管理总局调令,前往玉门矿务局工作。延长油矿派车将他一家从延长送到西安。调离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德生参与编制完成大庆油田第一部开发方案——“萨尔图油田146平方公里面积的开发方案报告”。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参与创立了渤海湾油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理论并指导实践。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3月,李德生在中国国内外地球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含7部中文专著和2部英文专著)。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2.10

《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李德生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09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李德生等著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石油地质 论文集 1986-1996》

李德生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1996.08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何登发,李德生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2.08

《李德生石油地质论文集》

李德生著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9.04

《石油勘探地下地质学》

李德生编著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1年12月

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2016年5月

《石油学报》第八届编辑委员会顾问

个人生活

1953年2月,李德生申请将家属从上海调来延长。他的爱人朱琪昌(1946年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是上海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外语讲师,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带着4岁的长女李允晨来到延长油矿(现七里村采油厂),在西坪的一孔黄土窑洞安了家。1954年6月5日,李德生次女在西坪新窑洞内出生,为纪念与延长油矿结下的缘分,夫妇俩给孩子取名李延。

人物评价

李德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来到陕北从事艰辛的地质勘探工作,为石油兴国之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延长石油报评)

李德生对中国陆相生油理论、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陆相湖盆储层研究、古潜山油气藏以及裂隙性储层特征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