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金振民简介

金振民简介

淘名人 2024-02-03 11:13 热度:

金振民

金振民,1941年9月21日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教育部、人事部);2007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金振民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和地球深部物质性质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金振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1年9月

毕业院校:北京地质学院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出生地:浙江省温州市

人物经历

1941年9月21日,金振民生于浙江省温州市。

1957-1960年,毕业于温州市勤俭中学(高中部)。

1960-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矿产二系,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探毕业。

1965-1974年,任湖北省第一地质大队,技术员,矿区技术负责。

1975-1976年,在武汉地质学校(任教)。

1976-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2000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1986-1988年,任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构造物理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0-1992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温高压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3-1994年。任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高温高压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8-1999年,任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高温高压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2-2005,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指挥部,副总地质师。

主要成就

金振民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金振民发现初始玄武质熔体不像静态实验那样只呈孤立状态赋存于橄榄石三连点位置,而且熔体还在应力驱动下沿橄榄石颗粒边界呈熔体薄膜分布,这种熔体分布形式会引起矿物边界湿润,连结力减弱,加速物质扩散和流动。建立超高压榴辉岩流变本构方程,为揭示大陆造山带深俯冲榴辉岩质板片拆沉机制提供约束。揭示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橄榄石位错稳态亚颗粒直径是计算上地幔流动应力大小的最佳显微构造参数,发现了代表不同流动应力值的两类位错亚颗粒构造。用天然地幔矿物做原始材料,模拟了中国西藏罗布沙铬铁矿床部分熔融的矿床成因。对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岩石和中国大陆科学钻孔岩心系统地开展了物性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领域

1978年至2011年5月,由金振民院士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国家级(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1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项。

1.在上地幔熔融动力学超高压榴辉岩流变本构方程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1996-1999年,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科学顾问组委员。

2003-至今,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1995-2003年,任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化学性质委员会(IASPEI-IVCEI),委员。

2000-至今,任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工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0-至今,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2002-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0-2014年,任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3-至今,任科技部第四届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4-至今,任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PDP)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金振民的院士之路,体现着一个瓯越骄子吃苦耐劳、敢于创新以及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的温州人精神!(温州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