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黄荣辉简介

黄荣辉简介

淘名人 2024-02-03 11:52 热度:

黄荣辉

黄荣辉,1942年8月17日出生于福建泉州市,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荣辉于1965年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68年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1983年获得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五研究室主任;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至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黄荣辉一直从事大气环流理论、短期气候动力学和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荣辉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泉州市

出生日期:1942年8月17日

毕业院校:日本东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2年8月17日,黄荣辉出生于福建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

1965年,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叶笃正院士,从事大气动力学研究,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

1968年,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

1978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

1983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五研究室主任。

1985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之后为博士生导师、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198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1990年,被选为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

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99年—2004年,担任国家气候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黄荣辉多年来从观测事实、动力理论和多层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地球大气中准定常行星波的形成、传播和异常的机理,提出准定常行星波在球面三维大气中传播方程和在三维大气中沿两支波导传播的行星波传播理论,正确地证明了球面大气行星波的波作用守恒;20世纪80年代他与日本学者Nitta同时提出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暖池上空(特别是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弱在东亚夏季风大气环流与气候异常起着重要作用的理论,并且提出影响中国夏季旱涝的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的遥相关型及其理论。他还致力于亚洲季风与ENSO循环相互作用的研究。此外,为填补中国关于中层大气动力学研究的空白,他也正在努力开展中层大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12年8月,黄荣辉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40多篇学术论文,并与他人合著《长江黄河流域旱涝规律与成因研究》和《中国气候灾害分布图集》以及《大气科学概论》等多部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1年11月至1992年5月

东京大学客座教授

1992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3年

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5年

《大气科学》主编

1996年—2002年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

1996年—2002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1997年

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1999年

欧美同学会(现又称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

2002年—2010年

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

2003年

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留日同学会会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南京气象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1979年,黄荣辉由国家派遣赴日留学,两年中,他每日工作14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在机房工作。黄荣辉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两个孩子都上学,天天晚饭后,不论乱多大风,下多大雨,他都要到办公室去,直到家人休息之后,他才回去“接班”用报纸把灯挡起来,继续他的研究。

人物评价

黄荣辉是中国天气动力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为行星波动动力学、大气环流和气候动力学的发展做出许多系统而有创造性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评)

黄荣辉深入研究了中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在东亚气候系统及其对中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的影响机理方面作出创新性研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