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士筰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冯士筰
国籍:中国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37年3月8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风暴潮导论》、《浅海环流物理和数值模拟》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7年3月8日,冯士筰出生于天津。
1953年—1956年,就读于天津耀华中学。
1958年—196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2年,分配到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海洋研究所所长、海洋环境学院院长、副校长。
1984年,参与建立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动力学实验室。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4月,出任浙江海洋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
冯士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冯士筰与合作者提出了超浅海风暴潮理论和数值预报模型;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和“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风暴潮专题。提出了一种拉格朗日余流和长期物质输运的理论模型,建立了以拉氏时均速度的最低阶近似—物质输运速度来体现浅海环流速度基本场的新理论框架,导出了浅海潮生—风生—热盐环流基本方程组,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长期输运方程。与合作者提出的新型长期输运方程式已用于美国Chesapeake湾时均盐度场以及富营养化问题和渤海营养盐、初级生产问题等的模拟和预测建立的斜压浅海环流方程组应用于渤海、黄海、东海环流的数值模拟和机制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5月,冯士筰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82年 | 浅海风暴潮动力机制及预报方法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1982年 | 《风暴潮导论》 |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1989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
1991年 | 中国第一代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3年3月—200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评议组组长 | |
教育部海洋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席 | |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 | |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 | |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 |
中国风暴潮及海啸研究会理事长 | |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 | |
山东省力学学会理事长 | |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国委员会常委 | |
全球海洋生态系动力学研究计划(GLOBEC)中国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 | |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 | |
中国民主建国会山东省副主委、青岛市主委 | |
青岛市政协副主席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冯士筰的祖父在清末明初时就开始教书,家里从祖父起四代都在教书。
人物评价
冯士筰是中国风暴潮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评)
冯士筰为中国风暴潮数值预报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冯士筰生品德高尚、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甘为人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挑战自我、自强不息。(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评)
冯士筰孜孜不倦,将半个世纪投身于海洋科学研究;他恪守师道,为学生们授业解惑。(清华大学校友网评)
人物影响
捐赠图书
冯士筰将其学术文集《冯士筰文集》和《学海兰舟》捐赠给天津科技大学校图书馆和海洋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