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林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丁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萧县
出生日期:1965年7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84年,从安徽省萧县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
1988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与地质力学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1年,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2005年。
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9年,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2006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大规模可可西里考察,丁林担任队长。2005年9月20日至10月30日,丁林带着50多人的科考队伍,由南向北经拉萨—双湖—普若岗日—多格错仁—岗扎日—向阳湖—鲸鱼湖—茫崖,到达格尔木。
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7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9月,受聘为兰州大学双聘院士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学术院长。
2019年
主要成就
丁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丁林提出了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时间和方式的新认识,发现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大型碰撞周缘前陆盆地。揭示了碰撞后高原深部由大洋岩石圈俯冲向大陆岩石圈俯冲的转换。定量恢复了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隆升历史,揭示了冈底斯山于5600万年已隆升到海拔4500m以上;喜马拉雅山地区当时的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其在2400-1500万年快速抬升并超过5000m。
2022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带领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在《科学通报》发表最新成果,揭秘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1月,丁林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SCI总引用13800多次,H指数59,是2018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代表论文如下:
Ding, L., Zhong, D., Yin, A., Kapp, P., & Harrison, T. M. (2001). Cenozoic structur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6年 | 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理事 |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委员会副主任 | |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秘书长 | |
西藏大学兼职教授 | |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地质系Adjunct Professor | |
《中国科学》《岩石学报》《地质科学》《岩石与矿物学》杂志编委 |
人物评价
丁林在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大陆俯冲-高原隆升及其对资源环境影响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评)
丁林在2005年、2006年两次担任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学考察队队长,足迹遍布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三大地区。他带领的考察队被描述为“完成了1990年以来对可可西里地区最大规模的科考壮举”。(《科技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