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民汉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戴民汉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65年4月25日
毕业院校:法国巴黎第六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浙江萧山
人物经历
1965年4月25日,戴民汉出生于浙江杭州,籍贯浙江萧山。
1983年,从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毕业,考入厦门大学。
1987年,从厦门大学本科毕业。
1995年,从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毕业,获得地球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至1998年)。
1998年,进入厦门大学工作,担任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5年7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3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
主要成就
戴民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戴民汉系统研究了中国近海与主要河口碳循环,揭示其CO2源汇格局、关键控制过程与机理。提出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诊断方法定量解析边缘海CO2源汇格局,建立了大洋主控型边缘海碳循环理论框架。
项目课题
起止年限 | 项目编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 2007AA09Z127 | 多通道海水碳酸盐体系原位监测系统 | 国家863计划 |
2008年1月—2011年12月 | 90711005 | 中国邻近南海海域碳的源汇格局及其关键生物地球化学控制过程研究—深化与集成 | 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
2009年1月—2013年10月 | 2009CB421201 | 海—气界面碳通量与源汇格局 | 科技部973项目课题 |
2009年1月—2013年10月 | 2009CB421200 | 中国近海碳收支、调控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 | 科技部973项目 |
2009年10月—2013年9月 | 200905012-6 | 中国近海CO2浮标监测技术及不同时空尺度CO2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2年 |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
2018年12月 |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
2021年1月 | 表层海洋—低层大气研究计划(Surface Ocean Lower Atmosphere Study)国际研究计划共同主席 |
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146工作组共同主席 | |
IGBP核心计划“上层海洋—低层大气研究(SOLA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
SCOR核心计划“痕量元素和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GEOTRACE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
教育部科技委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学部第5、6届委员会委员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1、12届专家评审组成员 | |
AOGS(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协会)执行秘书长、海洋分会主席 | |
北太平洋科学组织(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Carbon & Climate Sectio |
人物评价
戴民汉为推广海洋科学与文化教育,向公众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作了不懈的努力。(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评)
戴民汉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充分展现领导力的中国海洋科学家之一。(《厦门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