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陈颙简介

陈颙简介

淘名人 2024-02-03 20:54 热度:

陈颙

陈颙,1942年12月31日出生于重庆,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颙于196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1978年受邀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从事研究;1980年回国;1982年至1985年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1985年至1996年担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担任国家地震局科技委副主任;2004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院长;2016年全职任教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颙长期从事地震学和实验岩石物理学研究及其在环境、能源和减灾方面的潜在应用。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颙

外文名:Yóng Chen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宿迁

出生日期:1942年12月31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岩石物理学》、《分形几何学》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籍贯:江苏宿迁

人物经历

1942年12月31日,陈颙(yóng)出生于重庆,籍贯江苏宿迁。

1950年,8岁时随父母迁居到北京,并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读,之后免试升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

1957年,升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1960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

196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

1978年,受邀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从事核废料处理方面岩石物理学基础研究。

1980年,谢绝了美方多次挽留回国。

1982年—1985年,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5年—1996年,担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担任国家地震局科技委副主任。

2004年5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院长。

2016年,全职任教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成就

陈颙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颙于20世纪70年代从事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发展了测量岩石变形的激光全息技术,发现的岩石热开裂现象已被应用于核电站的安全性监测。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研究,运用地震学、工程科学和经济学,首次编辑了“全球地震危险性图和全球地震灾害预测图”,他还研究地震雷达和城市地球物理学。

学术论著

陈颙的代表作有《The Tangshan Great Earthquake of 1976: An Anatomy of Disaster》《Seismic Hazard and Risk Analysis: A Simplified Approach》《岩石物理学》和《分形几何学》等。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奖励名称

1997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陈颙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陈颙认为,对于一个基础研究工作者,首先不是如何把自己的成果做得体面、漂亮,向人们展示,而是要有很好的“idea”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2年

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IASPEI)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委员会主席

1992年

国际地震中心(ISC)执行理事

2008年10月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九届理事会理事长

2016年4月

西北大学双聘院士


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


《中国地震》主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


《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


《地震学报》副主编


《Natural Hazards(荷兰)》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姓名由来

陈颙的父母在他出生的时候,向当时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的一位老先生求了“陈颙”这个名字。

家世背景

陈颙的父亲是一名数学教师父亲坚持每次上课前,一丝不苟地写出教学纲要,针对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重点。

人物评价

陈颙善于合作,有团队工作精神。他热心于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团队的建设,他的讲课经常受学生们的欢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评)

陈颙历经多年的艰苦努力和辛勤耕耘,在地震灾害领域里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为地震灾害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