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陈晓非简介

陈晓非简介

淘名人 2024-02-03 21:15 热度:

陈晓非

陈晓非,1958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讲座教授、系主任。陈晓非于1982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毕业;1985年获得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86年赴美国留学;1991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研究助理;1996年回到中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2005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08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工作;2009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9月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讲座教授、系主任。陈晓非长期从事地震波传播和震源破裂动力学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晓非

国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省本溪市

出生日期:1958年2月

毕业院校:美国南加州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籍贯:四川成都

人物经历

1958年2月,陈晓非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籍贯四川成都。

1978年—198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985年,就读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专业,师从陈运泰院士,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3月—1985年12月,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86年—1991年,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物理学专业,师从地震学家KeiitiAki,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6年6月—1991年12月,担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研究助理。

1992年1月—1996年8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研究助理(ResearchAssociate)。

1996年1月—1996年3月,在日本广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从事JSPS博士后研究。

1996年3月—1996年5月,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陈晓非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晓非提出了计算横向非均匀层状模型理论地震图的广义反射率方法;发展了模拟含任意起伏地形三维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曲线网格有限差分算法;首次系统研究了自由表面对震源破裂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提出了“自由表面诱发超剪切破裂”的概念及其物理机制;首次系统计算并给出了地震破裂相图,提出了地震断层动力学破裂扩展的第三种形式:自停止破裂,为认识地震活动性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网站显示,陈晓非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

承担项目

根据2022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网站显示,陈晓非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杰青项目、优秀创新群体项目、重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项目、重大项目课题以及科技部973项目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

陈晓非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陈晓非认为,做科研需要一种“至善”的精神,一种对完美、极致境界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从事科研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1年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

2002年—2010年

教育部地球物理与地质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4年

《地震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

2006年—2010年

教育部地球物理与地质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8年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Editor

2009年

《Earthquake Science》Associate Editor-in-Chief

2009年—2013年

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学科评议组委员

2011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2年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2013年—2017年

教育部地球物理与地质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5年

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2015年

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

2016年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陈晓非是一位研究地球物理的学者,倾听大地的心跳,把握地球的脉动,是他的长期研究领域。而俯下身,沉下心,平淡生活,专注学术,则是他未曾改变过的人生信念。(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评)

陈晓非在地震波传播、震源破裂动力学以及强地面运动评估领域所做出了突出学术贡献。(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