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邹志刚简介

邹志刚简介

淘名人 2024-02-04 07:51 热度:

邹志刚

邹志刚,1955年3月生于天津市,籍贯山东黄县,材料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邹志刚于1982年从天津大学毕业;1986年获得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至1993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无机材料研究所做访问研究员;1996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2004年辞去日本工作,全职进入南京大学工作;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至2021年12月担任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邹志刚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材料方面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邹志刚

国籍:中国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55年3月

毕业院校:日本东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新超导材料PrBa2Cu3Ox的发现及超导机制的阐明》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籍贯:山东黄县

人物经历

1955年3月,邹志刚出生于天津市,籍贯山东黄县。

1982年,从天津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1年—1993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无机材料研究所做访问研究员。

1996年,从日本东京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博士。

2004年4月,辞去日本的工作,全职进入南京大学工作。

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3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9年至2021年12月,担任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22年2月14日,任福州大学校长顾问。

主要成就

邹志刚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邹志刚在光催化材料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中应用的基础研究中,提出了调控光催化材料能带结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了新一代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材料,实现了可见光下水的完全分解。并通过构建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新体系,实现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有效分离,显著提高量子效率和光催化性能;发现了不同污染物间的协同降解新效应,筛选出可实际应用的高效光催化材料体系,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实现了利用光催化材料将CO2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甲烷等碳氢燃料,拓展了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领域。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9月,邹志刚先后在Nature、PRL、Angew Chem、JACS、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50多篇,H指数63。

承担项目

截至2016年9月,邹志刚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合作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及江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8年3月

中国氢能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两届)


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总装备部“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负责人


中日(MOSTJST)科技重点合作交流项目中方代表


中国光化学及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


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南京大学欧美同学会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邹志刚在新能源、新材料科技领域做出了杰出成就与贡献。(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评)

邹志刚在高效可见光响应型新一代光催化材料的设计理论、核心制备和应用基础等方面做出了系统、原创性的贡献。(青岛大学新闻网评)

邹志刚是中国光催化材料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关于可再生能源研究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做起,不断产出重量级的科研成果。(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