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朱静简介

朱静简介

淘名人 2024-02-04 10:19 热度:

朱静

朱静,女,1938年10月10日出生于上海,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朱静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进入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从事科研工作;1980年至198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进修;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进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1997年至2007年担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至200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委员会成员;2007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朱静长期从事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20世纪60年代未至80年代未从事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的合金化原理、强韧化本质等一系列应用基础研究,80年代初开始电子微衍射研究,之后从事高温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技术、固体表面与界面、应力诱导相交、微量元素偏析特征等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静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8年10月10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

性别:女

原籍:浙江杭州

人物经历

1938年10月10日,朱静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杭州。

1951年,朱静进入上海市上海中学求学。

1957年,朱静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62年8月,朱静从复旦大学毕业;同年9月进入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从事科研工作(至1996年3月)。

1980年8月,朱静通过数理化考试,被教育部和冶金部派遣为赴美访问学者两年,师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衍射物理大师J.M.Cowley教授。

1982年8月,朱静回到中国,继续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

1984年9月,朱静再次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天文和物理系,担任FacultyAssoc.Professor(至1985年4月)。

1995年,朱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4月,朱静进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担任教授。

1997年3月,朱静担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至2007年1月)。

1999年,朱静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至2015年)。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朱静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末,在“马氏体时效钢沉淀结构及强韧化原理”和“铀分离器用马氏体时效钢研制”中,朱静主要采用电子显微学方法确定了其中和Co-Mo交互作用相关的时效沉淀结构及相稳定性的演变、并提出和验证了采用高弥散逆转变奥氏体的强韧化作用、找出高温缓冷后脆化的成因。据此确定的高钼低钛无硼合金化路线及热处理制度在中国铀分离机用钢中实施成功。

20世纪80年代初,朱静在美国用相干电子波微衍射的实验及原理,发现和确定了有序结构单个畴界及单个原子面缺陷的性质,发表的原始论文被作为该领域开拓性文献引用。她在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中,发现了TiAl的室温应力诱导相变;发现加硼富镍的Ni3Al晶界附近存在无序区有利其塑性改善;并用电子晶体学方法实验和分析阐明硼在Ni3Al和Co3Ti中引起的不同的电子结构及其原因。她还带领研究组从原子尺度系统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用的加Re单晶镍基高温合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朱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理事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市人民政府特别顾问,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顾问。

人物评价

朱静是中国分析电子显微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材料的显微结构、缺陷、界面等的形成和演变及其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应用现代显微分析技术在研制新材料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做出创新性工作。(清华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