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世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商洛市柞水县
出生日期:1953年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3年,徐世烺出生于商洛市柞水县凤凰镇。
1974年10月至1977年8月,在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就读本科。
1979年,开始师从赵国藩攻读硕士学位。
1982年6月,获大连工学院硕士学位,在大连工学院留校任教。
1983年,晋升讲师。
1984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198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1990年,晋升副教授。
1991年,被教育部列为优秀青年教师重点跟踪支持对象。
1992年3月,赴英国威尔斯大学卡迪夫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
1992年10月,转赴德国作洪堡基金博士后研究员,接着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结构材料研究所担任研究工程师和客座教授。
1995年,晋升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2月底,全职归国。
2005年至2009年,任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2007年,晋升为国家专业技术二级教授。
2009年,调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2010年,创建
主要成就
徐世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世烺历经多年的探索,建立了完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完整性安全分析理论和测试技术体系。研发了可开展不同尺度混凝土断裂力学实验研究的实验装备,首次发现了混凝土裂缝扩展存在着初始起裂、稳定扩展与失稳破坏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揭示了初始裂缝尖端应力奇异性是混凝土裂缝扩展内在驱动力,证实了断裂力学可以用于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分析。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混凝土起裂韧度这一新参数,建立了以应力场强度因子为表征的双K断裂准则,可以描述混凝土裂缝从起裂、稳定扩展到失稳破坏的特征规律;采用格林积分方程给出了裂缝扩展过程粘聚韧度增值的精确计算方法,发现了双K断裂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发展了双K断裂准则的能量释放率表达方法。从理论层面解决混凝土结构裂缝安全评价问题后,徐世烺在重要工程结构控裂、提升结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双K理论混凝土裂缝稳定扩展可导致韧性增值的原理,建立了
社会任职
时间 | 职务 |
---|---|
2011年12月 | 浙江省第十届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
国际混凝土断裂力学和混凝土结构学术大会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 | |
国际“结构材料新进展学术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 | |
第六届国际高性能混凝土学术大会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 | |
第十二届国际脆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学术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 |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 | |
德国工程师学会会员 | |
美国混凝土学会会员 | |
美国纳米学会会员 | |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岩石混凝土断裂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 |
中国水利学会岩石混凝土断裂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编委 |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编委 | |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编委 | |
TDK技术委员会主席 |
人物评价
徐世烺为基础设施长期安全服役的国家重大需求贡献出浙大贡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评)
徐世烺是中国混凝土断裂力学带头人和混凝土高韧化技术领域的开拓者。(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及学科办公室主任田楠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