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硕贤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硕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泉州
出生日期:1947年5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职业:教师
专业方向:建筑环境声学
职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学术代表作:《音乐与建筑》、《室内环境与设备》、《室内声学与环境声学》、《》建筑声学设计原理》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先进工作者
任职院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人物经历
1947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父亲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方向教授、现代作家、书法家吴秋山,母亲是一名教师。在父母的影响下,吴硕贤从小就熟读古诗词,至今仍保留着吟诗作词的雅兴。
1965年,吴硕贤毕业于漳州一中,同年以福建理科状元,同时也是全国最高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1970年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中途学业中断,吴硕贤被分配到西安铁路局工地劳动,后任施工技术科科员。
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又师从吴良镛院士、马大猷院士,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于1984年获博士学位,是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1984-1998年,吴硕贤于浙江大学任教,其间,1987—1988年任悉尼大学博士后研究助理,1991—1992年任因斯布鲁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8年,吴硕贤于华南理工大学任教。
1990年,吴硕贤晋升为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5年吴硕贤出版了诗集《偶吟集》。著名
社会任职
吴硕贤现任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刊物《声与振动学报》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兼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会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副理事长,建筑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美国声学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南京大学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七、九届评审委员,香港演艺学院特邀主讲教授,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部副主任,是国际刊物编委和多家重要国际刊物审稿人。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建筑环境声学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成就
吴硕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硕贤长期从事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系统提出城市交通噪声预报、仿真及防噪规划的理论与方法阐明声学虚边界原理,推导出混响场车流噪声简洁公式,较好地解决国际上20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完成首例将建筑辅助设计软件与声学软件链接以分析室内音质的工作。提出厅堂响度评价新指标和计算公式,用模糊集理论进行厅堂音质评价,指导并与合作者提出扩散声场仿真新计算模型和界面声能扩散系数的改进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开展建筑环境评价方法体系、人的行为模式和使用后评价研究,初步建立了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理论体系。
吴硕贤是中国建筑技术科学与绿色建筑的积极倡导者,是建筑技术科学领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他担任中国唯一的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该实验室建立、运行及通过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业界起到引领作用。作为中科院科学思想库建设委员会委员,他主持《重视发展现代建筑技术科学》、《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
荣誉表彰
201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获“杰出中国访问学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