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炳波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魏炳波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惠民县
出生日期:1964年4月12日
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4年4月12日,魏炳波出生于山东省惠民县。
1979年—1983年,在山东工学院(现山东大学)材料系铸造专业就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1986年,在南京工学院材料系就读,师从舒光冀教授,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198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就读,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
1991年—1992年,获得洪堡基金资助,到德国宇航院空间模拟研究所进行客座研究。之后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金属研究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材料系进行了短期合作研究。
1992年底,回国后被西北工业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并着手创建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室。
199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7年,当选为国家高科技航天领域“863—2”专家组成员;同年入选陕西省奖项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次。
1998年7月5日,应邀参加了在瑞士召开的第二届Zermat会议,并作了
主要成就
魏炳波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魏炳波研制了以电磁悬浮、超声悬浮、静电悬浮、熔体浸浮和自由落体为特征的金属材料超常凝固实验系统。研究了深过冷合金熔体中枝晶和共晶快速生长的动力学机制;揭示了微重力和深过冷条件对快速凝固过程的耦合作用;发展了快速偏晶和包晶凝固的组织演变理论;探索了深过冷合金熔体的热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学术论著
截至2011年11月,魏炳波发表学术论文239篇,会议报告55篇,国防科技报告4篇,并获发明专利3项。研究成果得到Nature杂志和Science网站的专题评论3次。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魏炳波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97年度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
2003年度 | 液态金属深过冷与快速晶体生长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
社会任职
魏炳波先后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金属学科评委、国家“863”计划航天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理科材料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等职。
人物评价
这位中国学者“很有天赋”,“取得的成果都是创新性的、国际水平是一流的”。(魏炳波的导师赫尔拉赫教授评)
魏炳波教授主持创建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室虽然现在还是一个雏形,但是将来必定能有重要发展,这是对中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很大贡献。(1997年10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到魏炳波创建的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考察时评价)
魏炳波及其合作者多年来一直开展深过冷与快速凝固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为这一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作出了贡献。(美国航空航天局Lewis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分析了魏炳波十年来发表的27篇论文和研究成果后发表专题评论文章评)